前行 只因热爱 ——记航空工业特飞所工程技术中心党员杜京纬 2023-07-25 

  

本报通讯员 梅春艳
  杜京纬是航空工业特飞所工程技术中心总装集成专业的“工艺师”、急难险重任务的“螺丝钉”,更是人们需要时永不掉线的“续电宝”。他将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对事业的热忱,用“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
  贵州,温度6摄氏度。大名鼎鼎的“中国天眼”,正位于贵州的喀斯特洼坑。作为TF210“微重力蜘蛛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杜京纬带领团队担负起给这个直径达500米、落差100多米、边缘60°曲面倾角“大锅”刷锅的重任。11月的贵州风大雨多,使“蜘蛛人”室外作业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他们移动困难,甚至与反射面板脱离。“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气球行动轨迹?”杜京纬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了一套三向牵引保护系统,将“天眼”反射面板上的测量基墩作为控制基点,每三个基点形成一个三角作业区,利用手摇绞车和牵引索具对飞艇形成远距离牵引。
  大连,温度零下20摄氏度。2020年1月,系留气球抗风试验进入关键阶段,整个工作队需要全天时采集试验数据、观察平台试验状态。此时大连寒气逼人,夜间的暴风雪更是对平台造成严峻考验。杜京纬带领团队早早做好应急预案。尽管如此,大片的雪花和雪粒铺天盖地般倾洒,工作队在湿滑的地上艰难地除冰。冰粒拍在脸上生疼,他们摔倒了再爬起来,走不动就爬行。在这场“与天斗的战役”中,他们成为暴风雪中最夺目的“旗帜”。
  武汉,40摄氏度。2022年7月,杜京纬刚从北方外场回来,立即马不停蹄奔赴武汉,这一去又是一年。面对新项目、新领域、新职责,他进入“快充”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全部所需信息,搭建起整个项目的工艺及生产基础框架,大到武汉地区总装集成条件建设的策划、系统设备安装验证的实施,小到一张张安装图纸的确认、一份份设备安装指令的编写,他都事无巨细一一落实。跟产阶段,杜京纬把自己当成“螺丝钉”“砌墙砖”,哪里需要哪里上。“有问题找杜工”,他也成了大家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