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 ——专访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GE航空航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 2023-07-11 

  

本报记者 吴斌斌  实习记者 马慧星 
  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航空航天展会之一巴黎航展刚刚落下帷幕。时隔四年,全球航空业者再次将目光聚集于仲夏的巴黎,一同促进航空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
  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GE航空集团,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崭新形象亮相第54届巴黎航展。航展期间,本报记者在航展上专访GE全球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GE航空航天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向伟明,邀请他分享GE此次展出的亮点以及GE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进程。
  着眼未来,以全新形象亮相巴黎航展
  《中国航空报》:能否请您介绍一下GE在此次巴黎航展上有哪些亮点,带来哪些新的理念、技术?
  向伟明:首先,本届巴黎航展是GE Aviation更名为GE Aerospace后、新品牌首次在外部市场亮相,浩瀚蓝的品牌色让GE展台焕然一新,3D显示屏上也正展示着GE90发动机。第二个亮点在参展主题。本次GE的参展主题是“The Future is Our Starting Point(着眼未来)”。简单地说,就是GE今天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于未来人们的生活,这也是GE的企业文化。第三个亮点是可持续发展。此次GE的参展展台,其材料都是可回收的,大部分也都是从去年范堡罗航展上回收、重新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部分;我们展出的RISE发动机技术验证项目,也着眼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可以降低20%的油耗与碳排放。
  《中国航空报》:我们看到RISE发动机此次在GE展台中居于一个突出的位置。您能否介绍一下该项目的最新进展?在投入使用前,还需要攻克哪些技术?
  向伟明:RISE项目全称为Revolutionary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Engines——为实现可持续发动机而推出的革命性创新,由GE和赛峰共同于2021年启动,在疫情期间投资未来的飞行。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全新颠覆性技术,研发开放式风扇架构,在现役“省油爆款”LEAP飞机发动机基础上,进一步减少20%以上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并且能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氢等清洁能源实现100%兼容。
  GE和赛峰全球1000多名工程师参与RISE项目,迄今为止已完成100+次测试,将纸面上的创意一步步变为现实。在目前测试中,开放式风扇构架显示出积极的噪声水平性能。已完成的技术测试为验证先进的发动机构架打下基础。开放式风扇构架、紧凑型核心机和混电装置等几个关键技术都要进行部件的验证,我们正在同空客、波音、美国宇航局等合作伙伴协同进行技术验证,以及开展超级计算机的模拟验证。验证完成后,计划于2025年左右进行地面试验和飞行测试,2035年左右正式投入使用。
  应对挑战,谋求可持续发展
《中国航空报》:您认为本届巴黎航展展现了哪些趋势?
  向伟明:首先,在航展上,我们可以发现各家航司带来的新技术展示越来越多。其次,可持续发展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大家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开发新的技术,让可持续发展真正持续下去,达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
  《中国航空报》:提到可持续发展,现在业界对于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能否实现,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方面,GE有哪些布局?
  向伟明:在此次航展前,GE做了一项全面调查,针对美国、中国、英国、阿联酋、法国、印度六大航空市场,访问了325名航空业权威人士。大家一致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约46%的人认为可以达到,但更普遍认为到2055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空决策者对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十分到位,约有94%的中国客户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净零排放,96%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了相关战略,并持续进行投入。比如,国航在2011年就进行了首次SAF飞行。2022到2023年,总共有9家航空公司共进行了将近20次的SAF飞行,可见中国的航空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度很高。
  GE在可持续航空领域不懈努力,2022年共投资19亿美元用于航空业的减排技术研发。GE也在很多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拓宽,在RISE项目、混电项目和氢燃料项目方面大力投入,希望通过技术的开发、创新,尽早实现净零排放,朝着2030年达到碳中和、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努力。
  《中国航空报》:GE在2021年11月宣传要分拆成3家独立上市公司。目前进展如何?对GE航空航天有什么影响?
  向伟明:原来的GE集团业务有3个部分:GE医疗、GE能源和GE航空。2021年,GE董事长Larry Culp宣布,GE要拆分成3家独立公司上市。在今年1月,GE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已经完成了拆分,完全独立上市,由董事会独立运营。
  GE能源品牌更名为GE Vernova,预计在明年一季度,也会拆分独立上市。此外,原来的GE航空也由GE Aviation更名为GE Aerospace。这样,将来整个GE就会变成3家完全独立的公司。
  在我看来,此举主要是给每家公司更多资产配置权,更多地制定独立的市场战略,以便更好地发展。事实上,GE HealthCare拆分上市之后,华尔街与投资者对GE的拆分战略非常认可,目前,GE HealthCare股价已将近80美元/股。仅包含航空和能源两个业务板块的GE,现在股价已经到了大约106美元/股,获得了市场认可。
  《中国航空报》:更名为GE Aerospace之后,跟过去的GE Aviation会有什么区别?
  向伟明:借用H. Lawrence Culp董事长的一句话,GE Aerospace,将在GE Aviation多年航空发展沉淀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空间去发展、去增长。有很多人问,GE将来会不会介入航天?现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战略,但是GE Aerospace变成独立的公司之后,伴随一百多年的航空发展累积的沉淀,我们可以向很多的领域去拓展、去增长。
  《中国航空报》:您如何看待航空业复苏和面临的供应链挑战?
  向伟明:三年疫情对航空工业有几大挑战:一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二是供应链的挑战,它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公司,而是对整个行业造成的挑战;第三是劳工方面,在这个行业里想找到有经验的劳工,也存在很大的挑战。
  供应链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GE今年做了很多努力,包括进一步改善流程、提升管理、提高效率,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供应链方面的挑战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到明年会有大幅度好转。
  积极合作,共同为民造福
《中国航空报》:今年我国大型客机C919成功实现了商业首飞。能否请您介绍一下,GE在和中国大飞机方面的合作进展?
  向伟明:首先祝贺中国商飞的第一架C919交付给东方航空公司,在今年5月28日成功首飞,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2008年大飞机项目立项以来,来自GE、CFM以及赛峰的伙伴们,共有1000多人参与到C919项目,从发动机的短舱设计、试飞取证、取得发动机许可证以及取得民航局的许可证等各个环节,参与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去年C919拿到中国民航局(CAAC)的型号合格证,进入客机市场,对整个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中国的客户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因为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大飞机。
  从GE、CFM的角度出发,我们很荣幸为C919提供推进系统包括短舱等。另外,GE与航空工业成立的合资公司昂际航电,负责为C919提供航电系统。通过ARJ21、C919项目,相信GE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国航空报》:GE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有没有什么新进展?
  向伟明:我本人大学毕业后就在航空工业工作,对航空工业有很深的感情。加入GE之后,继续参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包括参与竞标ARJ21发动机项目。过去这么多年,一直都跟航空工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希望未来合作越来越广,在更多领域共同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