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航展观察:订单创纪录、脱碳在路上、合作更宽广 2023-07-07 

  

本报记者 郑宇航
  订单创纪录,反映复苏强劲
在第54届巴黎航展开幕首日,商业航空史上订购飞机数量最多的一笔订单诞生了——印度低成本航空公司靛蓝航空与空客签订了500架A320系列窄体客机确认订单。航展第二天,印度航空公司又宣布了一份470架飞机的“超级订单”,这笔确认订单既包括空客飞机,又有波音飞机,机型涵盖窄体客机到超大型宽体客机。
  当这2笔超级大单冲上行业热门头条,给巴黎航展讨了个“好彩头”的同时,也反映出全球航空运输业“热”了起来,基本走出了此前疫情的影响,航空旅行市场呈强劲复苏之势。
  当然,除了印度这两家航司的超级大单外,波音和空客还陆续收到来自其他航司、飞机租赁公司的订单,包括两位数和个位数“积少成多”式地下单。
  同样,巴航工业、ATR、德哈维兰等飞机制造商也在航展上忙不迭地发布着签单的好消息。比如,巴航工业与兰州航产签订了20架E系列货机改装服务,后者因此成为E系列货机的中国启动用户;而加拿大德哈维兰则重启经典机型DHC-6“双水獭”生产,并收获了用户下单。
  订单量背后的行业大趋势
巴黎航展不断增加的订单量,既反映着当下航空业的强劲复苏之势,也预示着未来极大的增量空间。
  近期,波音和空客两家各自发布了未来20年航空业的预测报告。对于未来20年行业增加新机的数量,虽然两者在一些具体数字上有差异,但都以4万架新机作为起步。其中,窄体客机更是新增机队的重点,能够满足航司机队扩容、以更省油的机型来替换老旧客机的需求。
  此外,报告中尤为关键的一个“预言”是,大部分新机订单将集中在中国和亚洲地区。这则“预言”在本届巴黎航展上,既体现在印度航司的2份超级订单上,也体现在订单签约后的发布会上,空客CEO绕不开的中国话题:“天津总装线每5架空客飞机就有1架交付给中国”。
  而对报告中另一个“预言”:中东地区将是宽体机未来最大的市场,本届巴黎航展上的一个侧面体现当数静展区那架沙特初创航司利雅得航空涂装的波音787-9——利雅得航空宣布订购39架787,并再次声明了“扩张计划”,即在21世纪20年代末将把航线拓展到全球100个目的地。
无可替代的航展,绝佳的“窗口”
  这些订单显然不是航司高管们在航展现场的“冲动消费”,而是来自展前半年甚至多年的谈判“交锋”,直等到聚光灯最密集的航展现场,双方高调宣布,主宾皆欢,不论是“上头条”还是博“美名”,对后续的资本运作和租赁业务开展等都大有裨益。
  这凸显了一场国际航展的多面属性:既是航空技术、航空产品的国际化展示平台,也是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绝佳的信息发布“窗口”。正是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一次次握手——或达成合作或新机签单,或是伙伴间在线下重逢、共话未来。
  总体来说,本届巴黎航展上并没有称得上“重磅”“全新”“划时代”的航空产品和新技术发布,基本都是熟悉的面孔、经典型号。在军机方面也是如此,比如,作为欧洲“头牌”军机项目,FCAS在本届巴黎航展上并没有什么水花。
  而面对可预见的“未来”,航空业日益凸显的未来趋势当数“净零排放”“绿色航空”与eVTOL的加速起飞等。虽说这些行业话题的热度早已不局限于这一周的航展周期,但在这个“窗口期”我们看到了更多新技术相关消息的密集发布,各方相关厂商的集体发声。
  当然,集体发声会有好消息,也会有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困难与挑战。比如老生常谈的当前航空制造业的供应链依旧紧张、零部件短缺、人员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等问题,也有未来“净零排放”“绿色航空”之路上的第一关,以SAF(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折中性替代方案来逐步取代传统化石燃料。
  前路多曲折,但已在路上
此前,国际民航组织(ICAO)发布了国际航空业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当前航空业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3%,这注定了航空业是脱碳最困难的行业之一。
  近期,通用电气(GE)对航空业高管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的高管对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持怀疑态度。
  同时,有数据显示当前SAF在航空燃料中的使用占比仅0.1%,与传统航空燃油相比,SAF产生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但成本却高出3到5倍。尽管如此,在承诺的既定目标面前,在诸多相关新政策规则逐步落地后,SAF、“脱碳”是未来航空业的必然之路。
  比如欧洲航司法-荷航集团就宣布在SAF使用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已经购买了全球17%的SAF,希望在2030年SAF使用率达到10%;而在航展开幕前夕的巴黎航空论坛上,空客宣布要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以“相对传统”的设计来取代A320neo系列,同时推出氢动力飞机。
  其中,A320neo系列很可能来自目前空客的“明日之翼”“超性能翼”等概念与航展上发动机厂商展出的开放式转子、超扇等新一代发动机技术的结合,届时新机将比目前的机型燃油消耗降低25%~30%,并且能够100%使用SAF飞行;而氢动力飞机就是空客ZEROe氢动力飞机的概念落地——不论是以氢为燃料的发动机还是氢燃料电池。
  在SAF话题之外,虽然本届巴黎航展上也有着“爱丽丝”、ERA等电动飞机收获意向性订单,以及5座混动飞机Cassio 330首次亮相等“好消息”的发布,但这些消息的分量尚称不上已经汇聚为电动航空大发展之“势”。单纯从技术上看,这些型号和消息目前也尚无法担负起“绿色航空”的重任。
  与这一领域情况类似的,还有超声速领域。此前该领域诸多新创企业已经渐入沉寂,勉强撑到现在的Boom公司则在航展上公布了旗下“序曲”超声速公务机的研制进度,目标依旧是要在2029年投入运营。
  这大体就是当下行业在“净零排放”“绿色航空”发展上的缩影:正确方向与路线已初步绘就,但向着“净零”“绿色”转型的前路注定是漫长、曲折又坎坷的。可喜的是,我们通过航展这一“窗口”能看到了业界厂商已经出发……
  eVTOL厂商的坚定与信心
而同样作为新兴航空技术的代表,也是“净零”“绿色”转型代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本届巴黎航展上更是来了一次集体亮相,让这些eVTOL厂商们也更添几分坚定与信心,并大胆预言、畅想着即将到来的完成认证、投入运营。
  但同时,他们对前路也有着相对理性的认识:安全、认证、定价和消费者接受度,这四项是厂商需要一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eVTOL黄金时代到来之前厂商们必须要应对的棘手、耗时且昂贵的挑战——这便是巴黎航展期间eVTOL论坛小组讨论中厂商们达成的共识。
  早日获得适航认证,早日投入运营是每个eVTOL厂商的梦想。在eVTOL这场航空新技术“马拉松”中,目前尚且处于“婴儿爬行”阶段,但“怀疑论者已经沉默”。因此,此次eVTOL厂商们在巴黎航展上所展现的“自信”姿态就尤为重要。
  这些姿态既包括Volocopter公司的VoloCity在开展首日的动态飞行表演,也有该公司一再言明的“冲刺第一”——VoloCity将在明年第二季度获得欧洲认证并投入运营,以及同步推进的在巴黎建设更多垂直起降场的计划,迈出城市空中交通领域的“一大步”。
  同样,德国eVTOL厂商百合也是“自信”将于2025年获得型号认证。除了都志在早日完成取证,这些eVTOL厂商在运营目标上也出奇地一致:这便是欧洲企业正紧盯的、近在眼前的巴黎夏季奥运会。
  美国的eVTOL企业如Wisk、Archer等则将目标定在了5年后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同业者们都在描绘着成百上千架eVTOL搭建起的空中交通网络服务奥运会的场景。对这些eVTOL机型的投资已达数十亿美元,这项技术是真实的、有效的,很快就会向公众提供出行服务。
  跨越行业、领域和地域的合作
  不论是向着“净零”“绿色”之路一步步进发,还是在eVTOL上即将完成的一次创新与飞跃,航空业的发展之路中一定少不了业界永恒的话题——携手合作。
  在巴黎航展上的一次次握手合作中,我们注意到了两个尤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空客宣布与意法半导体就飞机电气化展开合作,以支持混合动力和全电动飞机技术的开发。”利用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和工业应用电力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我们在飞机和垂直起降电气化方面的积累,将帮助我们加快ZEROe路线图和eVTOL所需的颠覆性技术的开发。"空客首席技术官的这番话,一则是体现作为行业巨头的空客对电动、eVTOL等新兴航空技术的持续加注,更凸显了在寻求航空技术新突破新应用的背景之下,技术合作的广度也在前所未有地扩展,这种跨行业、跨领域的广度合作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
  巴黎航展上另一则备受关注的合作,被部分媒体报道为“东部扩张”,指的是德国eVTOL厂商百合在中国业务拓展,宣布与中国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在宝安区建立中国总部,为大湾区提供飞机销售、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拓展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业务。
  百合已经与深圳市低空运营服务企业东部通航签订合作伙伴协议,后者将在大湾区开始“百合”飞机机队运营。而对于这项合作的中外报道中,尤为突出的关键词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发展低空经济”,而且,“百合”公司对中国eVTOL市场给出的预计是市场份额将高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