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旗插在“一装一试”交付模式转化最前沿 2023-07-07 

  

刘禹廷 陈宇航
  国之重器,以“心”铸之。在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主战场上,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一支支“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铸心攻坚,他们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成为推动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尖刀连”。
  他们是发动机出厂前的把关人、是发动机交付质量的守护者,他们的工作关乎发动机性能质量、关乎发动机生产交付。中国航发黎明“一装一试”“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坚守在科研生产最前沿,用汗水和智慧推进“一装一试”交付模式不断转化。
  党建引领促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中国航发黎明技术中心设计室党支部牵头组建党员突击队,组织各专业技术精干开展“一装一试”工作研究。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做到既“快”又“好”。在设计室党支部牵头下,突击队全体成员坚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第一原则,紧紧围绕集团“党建+质量”工作要求,引入“成功树”分析保障方法,精确制定实施方案和落实计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任务推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林成作为突击队成员,以确保产品质量为前提,按照解决制约问题、小批领先交付、批量推广应用“三步走”规划,推进“一装一试”交付模式转化。突击队员们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进展交流回顾会,评估计划完成情况,协调保障资源,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如期实现了既定目标。
  “一装一试”交付模式转化是涉及多专业的系统工程,难点繁杂,需多个专业的技术、技能人员通力合作。
  外部系统零件繁多、结构复杂,检查项目相对较多。党员迟岑主要负责优化试车后的检查标准。在一次次组织会议讨论后,她逐条核对故检项目,寻找突破口,在充分考虑产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分析故检项目简化的可行性,致力于缩短产品交付周期。
  在分析一关键零件使用规律变化时,党员梁存良作为攻关小组长,逐一研究上千次的历史试车数据,综合对比故检结果。为验证分析结果准确性、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他多次组织总师单位、制造单位等,联合制定试验技术要求、编制试验大纲,并完成多项考核试验,为“一装一试”交付模式转化奠定基础。
  跑出航空发动机“一装一试”加速度
一支有信念、有担当的精干队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实干争先、攻坚克难,为践行“动力强军、科技报国”使命挥洒汗水、积蓄力量;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集体,在科研生产最前沿淬炼本领、增长才干,以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的精神跑出航空发动机“一装一试”加速度。
  为加速实现航空发动机“一装一试”,中国航发东安成立“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一张航空发动机“一装一试”交付模式转化的“施工图”迅速铺开,一场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航空发动机“一装一试”交付模式的探索绝不能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这是突击队员们心中的“红线”。准确识别发动机试车风险源成为突击队的首要任务。
  党员王金刚主动请缨,组织队员从设计工艺合理性、制造稳定性、归零措施有效性,以及检验、多余物控制、供应商管理等多环节入手,系统全面识别各类风险源,确定影响航空发动机交付模式转化的主要风险源。
  近50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纷纷亮出党员身份,每天“泡”在航空发动机装试信息中,从各方面对发动机装配试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最终确定10项风险源、11项低风险监控项,明确了突击队攻关的22个重点目标。
  攻坚战着重从技术优化发力。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源和风险监控项,突击队制定145项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改进举措,作为主攻方向逐个击破。
  “能否实现‘一装一试’的最终目标,必须用数据说话。”为验证措施有效性,队员们选取一定数量的航空发动机开展样本数据积累,跟踪分析装试过程中各类数据。紧盯现场、科学研判,连续数日攻关到深夜,记录下装试过程中每一次调整。不断对各项风险源控制措施进行迭代升级,明确指标、固化方法,有效提升航空发动机一次试车合格率。
  每一名队员都是团队主角,大家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形成“五个一”工作方法,即建立一个目标、制定一个方案、开展一轮风险识别、积累一套样本数据、形成一份经验总结,为从型号试点向全面应用做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