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怀 2023-06-16 

  

张恒
  看到大小超市卖粽子了,才知道端午节到了。
  家乡地处北方塞外高原,没有南方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但也有当地的过节习俗。现在过端午节标准动作就是吃粽子,家乡过端午节,家家都要做凉糕吃,这是一种用黄米和糯米做成的美食,凉糕是家乡端午节的符号和最深刻的记忆。
  小时候,端午节前,大人就开始为家里的小孩制作“毛刷子”——用五色线紧紧缠绕做成类似于刷子的形状,还用布条和五色线制成一个布公鸡,然后把这两样东西给小孩戴到脖子上,五颜六色,非常好看。从农历的五月初一一直戴到初五,初六就取下了。早带上这两样东西的小孩还要到处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没有戴上的小孩便催着问大人要。当时不知道戴这东西是啥意思,只是觉得红红绿绿的挺好看,听大人们说戴上它一年就平安,没有灾病了。后来从书中了解到,在上古时代,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日为恶日,民间认为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到了秦汉以后,五月初五才逐渐成为端午节。当地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公鸡,小孩脖子上戴一个用五色线制成的公鸡,用来辟邪祈福,寓意一年平安。又有一说五色线由青、白、红、黑和黄色五种颜色组成,代表金木水火土,端午节在小孩的手上和脖子上戴五色绳,目的是为了保佑长命百岁。不管戴五色线是哪一种说法,总之都是美好的寓意。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赶庙会的习俗,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提前预约好的戏班子,就是现在的剧团,开始登台表演。表演一些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剧目,如晋剧、西部二人台等。每天演出两场,下午、晚上各一场。白天天气热,剧场又是露天的,人不多、只有少数年纪大的老人坐着一个小板凳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戏。剧场外围倒是挺热闹,有不少小商小贩,卖服装的、卖日用品的、卖各种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摊位前也围着不少人,三村五地,四面八方的人也都到了这里赶集。到晚上天气凉爽,看戏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演员的兴致也高了许多,表演更加卖力。舞台上的演员或坐或立,唱念做打、使出浑身解数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表演。台下的观众全神贯注,表演到高潮时,人群中不时发出喝彩。现在这个传统还在,村里看戏的人却越来越少,感觉不像以前人们看戏的热情高了,有些人看一会儿便离开了,很少有人能整场看完。
  过去家乡端午节还有挂艾草、用艾草叶洗脸的习俗。五月初五这天刚亮,大人们就去田野的围堰上割艾草。这个时节艾草长得很茂盛,远远望去一片灰绿,跟庄稼的颜色明显不同,很好辨认。割上一把带有露珠的新鲜艾草,一半挂到家里的门头上,另一半摘下叶子,把叶子放在洗脸水里洗脸。艾草在门头上的悬挂方法也有讲究,一般是把艾叶、胡蒜和菖蒲用红线绑在一起,挂在门的两侧或者是中间。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当地的传统说法艾草能驱灾辟邪,用艾草叶洗脸,能避免蚊虫叮咬,是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祈盼。
  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老传统已经慢慢离开人们的生活,现在人们过端午节的现实意义更多地认为这是一个休息和团聚的好机会。在外工作的人趁着放假和亲人团聚,还有趁假期去旅游,缓解一下紧张忙碌的心情。城市化的进程使得全国各地的习俗越来越趋于一致。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端午的传统习俗可能只保留下吃粽子这一项了。粽子也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做了,各大商场超市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粽子琳琅满目,直接买回家加热就行。像现在的小孩只能听大人给他们讲以前的习俗而没有多少机会去亲身体验。好多习俗也只能是过去经历过的那一代人的记忆了,但人们祈求幸福安康的美好心愿一直没有改变。
  又是一年端午节,不论人们以何种方式度过这个节日,愿艾香常在,大家都平安吉祥,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