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创业 从奋斗到奋斗 ——航空工业洪都工会70周年巡礼 2023-05-30 

  

张红兵
  一段延绵70年的历史,如一条纵贯时空的脉络,一头,连接着新生共和国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一头,立足于新时代的奋进征程。这条跃动不息的脉络,与党同频,与国共振,奔流着炽热的红色血液和蔚蓝色的梦想。
  1953年5月28日,航空工业洪都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洪都工会的正式成立,而这一年,也恰恰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洪都工会的成立,与刚刚创建两年的洪都一样,注定烙印着报国的使命,注定激扬着创业的赞歌,注定书写着奋斗的篇章。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群众组织,洪都工会在航空工业与新中国建设同步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参与、维护、建设和教育的职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为洪都的创建、发展、改革和壮大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历史只有在细节中才会产生魅力,梳理这段70年的难忘岁月,如同将记忆铺展成光影长廊,那些奔忙的鲜活身影,那些沸腾的火热场景,让远去的时光,也近在咫尺。
  与创业者同行
1951年4月23日,刚刚成立6天的航空工业管理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原国民党第二飞机制造厂的废墟上,建立南昌飞机制造厂,洪都自此创建,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
  四面八方的首批创业者开始向南昌汇集。工厂成立仅仅一个多月后,临时工会就成立了。彼时,抗美援朝激战正酣,工厂的紧迫任务是修理飞机和生产配件,临时工会抓住时机,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53年5月28日,工厂的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70年的历史由序,翻到了第一篇章。工会成立不久,工厂接到了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任务,洪都工会随即组织了以此为目标的劳动竞赛,以133天的时间,提前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成功首飞,毛泽东主席发来了激动人心的嘉勉信。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洪都工会,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以冲天的干劲,创造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从修理到仿造,洪都的创业者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仿造到自行设计制造,才是创业的主旋律。
  1957年12月,我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实现首飞;
  1957年12月,我国第一辆三轮摩托车长江750试制成功;
  1958年7月,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教练机初教6成功首飞;
  1965年6月,新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强击机强5实现首飞;
  1966年12月,新中国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
  在创造这些“第一”的过程中,创造者们也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洪都工会紧随工厂创业的脚步,培养和选树了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陆民福、秦安有、蔡友清、邓明骏、徐禾根、王全木……这些许多在青少年时期还在田间地头握着锄头的劳动者,青春的脚步赶上了报国的机遇,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他们和以陆孝彭为代表的科技人员一起,在一穷二白、一片废墟的南昌郊外,开创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成为杰出的时代先锋。
  在组织劳动竞赛、助力科研生产的同时,早期的洪都工会面对创业时期的艰苦条件,想方设法地保障和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建厂初期,工会与党政各部门联合召开“关心职工福利”干部大会,专门作出了解决职工吃饭和住房问题的决议。洪都的职工住房在当时的条件下,属于高标准建设、高标准装修。至今许多生活在洪都大院的第二代职工都对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津津乐道:苏式楼房、木质地板、抽水马桶……这些直到80年代以后才渐渐普及的住房条件,洪都在50年代就已部分实现。
  工会还协同工厂一起,办合作社、理发室、浴室,并控制最低价位服务职工。在企业办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托儿所、医院、食堂、疗养所、足球场、灯光球场、电影院、俱乐部、图书馆等一应俱全,这其中,工会承担了疗养所、图书馆、电影院、俱乐部、足球场、灯光球场的管理工作。依托于良好的硬件设施,洪都工会在职工文化事业上积极作为,不仅体育赛事不断,职工的文艺活动也异常丰富,建厂初期成立的职工艺术团,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包括了歌舞团、民乐队、话剧团、越剧团、京剧团在内的超级群众性业余文艺团体,使一个孤悬于市区十余里之外的工厂,有着远高于市中心的文化生活,工会的文化教育职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与创业者同行的洪都工会,起步便是冲刺。
  在改革中奋进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的十年间,工厂遭受政治运动冲击,但在此之前,工厂在新型号仿制、研制以及批量生产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以陆孝彭等先进模范人物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职工为了祖国的航空工业建设,在遭受巨大磨难的情况下,仍然以大局为重,以拳拳报国之心,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会在1965年第七届职代会后,于1973年召开了中断八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恢复。
  1978年,洪都工会成立已经25年,这一年,国家迎来了改革开放,洪都也面临着急需转轨变型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洪都的军品生产大幅削减,保军转民、以民养军,成为洪都新的选择。工厂一方面瞄准国内外市场需要,加快了老机型的改进和新机型的研制,一方面加强了摩托车、体育健身器材、纺织机械等民品开发。
  为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形势,1985年,工厂更名为“航空工业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公司工会也发出了“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为公司第二次创业建功立业”的号召。在搏击市场的时代大潮中,工会建立了以技协为龙头的协作组织,开展技术协作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活动,为增加企业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军、民品研制生产中,工会继续以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激发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洪都与巴基斯坦签署K8合作项目飞机协议,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主业的攻关,洪都工会组织了专项劳动竞赛,在4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新型飞机的研制工作,为洪都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工会对职代会和自身职责进行修订,对涉及企业改革、改制、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都提交职工代表审议。1984~1994年,职代会先后审议和通过了《厂长工作条例和实施细则》《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扩大基层单位管理权限的试行办法》《国营三二〇厂企业升级规划》《公司经济责任制方案》《职工劳动保护方案》《职工培训方案》等重大事项。从这些制度和方案中,我们感受到扑面的改革气息,也感受到洪都工会参与改革的热情和举措。
  1998年,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建成立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创业时期的“洪都”之名,再一次冠在了这片光荣的热土上。这一年,公司对“洪都精神”进行了又一次提炼,表述为“献身航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2000年,在纪念强5首飞35周年的大会上,“强5精神”被表述为“自强自立、求实创新;百折不挠、团结奋进;献身航空、勇攀高峰”,洪都人创业和改革的精神,被具象为文化的符号。
  这一时期,以石屏、刘英卫、梁木森、阮子宏、张来鑫、舒建民、蒋文兰、韩宏春等先模人物为代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时代巨变的大潮中,以对企业、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保持和发扬着无私奉献和执着奋斗的情怀,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洪都精神”和“强5精神”,为洪都的浴火重生、实现蜕变作出非凡贡献。
  在公司党委领导下,工会大力推动洪都的文化建设和职工文体活动,围绕“洪都精神”和“强5精神”,紧随时代,繁荣发展。
  在工会的推动下,洪都的露天灯光球场被改造为体育馆。作为改革开放后的建设成果之一,洪都在省内和行业内大型企业中较早实现了体育场、体育馆和剧场兼有的格局,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球场、球馆和剧场人声鼎沸,赛事不断,歌声不绝,构成一幅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活力的场景。自建厂以来,洪都职工的业余文艺、体育队伍长年在省内和行业内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与工厂的投入和工会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1993年,在洪都工会积极地参与筹备和协作拍摄下,以强5飞机研制过程为主线、强5飞机总设计师陆孝彭为原型人物的8集电视连续剧《天缘》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大批洪都职工的本色出演成为剧中的一个亮点,这也成为洪都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里程碑。
  1994年,刚刚改制的航空工业总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职工文艺晚会,时任国务院代总理朱镕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这场航空人的盛会,洪都工会派出了十余名职工文艺骨干参加,占了整个演出团队的三分之一。演出结束后,朱镕基登上舞台,面对全场演员和观众,即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赞扬了航空工业的职工文化建设,强调了航空工业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勉励航空战线的全体职工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腾飞航空”共同奋斗。
  之后,航空工业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洪都自此面对新的挑战,洪都工会面对的,则是如何在挑战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
  助推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开始对航空工业加大投入,军队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洪都开始谋划多种新型号航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另一方面,民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洪都曾经红火的民品生产风光不再。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洪都需要聚焦主业,断臂求生;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迫在眉睫。
  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工会在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上的双向维护作用在这一时期十分凸显。
  2003年,洪都摩托车板块政策性破产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反复审议,并通过破产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多次进行表决和修改,在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反复平衡中,在对职工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中,方案最终获得通过,为安置工作铺平了道路。
  2004年,工会参加了党政领导下的主辅分离工作,分批组织各个辅业单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逐个审议和表决职工安置方案。这次改革共涉及8个辅业单位的9个项目,新改制的企业在改制后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空间,职工的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几乎同时展开。从2005年2月到2007年1月,洪都先后完成了洪都中学、洪都小学、南城分厂和高安农场子弟学校以及洪都公安分局的移交工作,900多名员工被妥善安置。
  在连续几年的改革攻坚战中,洪都工会始终秉持维护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的“双向维护”原则,在公司党政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尊重和倾听职工诉求,与职工代表充分沟通协商,既顾全了企业发展的大局,又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权益,最终完成了各项工作,使工厂进一步聚焦主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2009年,南昌航空城举行了奠基仪式,轻装上阵的洪都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新洪都创业的薪火,再一次点燃了新一代洪都人的万丈豪情。
  边建设,边搬迁,边生产——一批又一批洪都人从日渐繁华的城区,来到三十多公里之外的遥远城郊,开始了父辈和祖辈经历过的从无到有的艰苦奋斗。工会在第一批分厂入驻航空城之后,在刚刚落成的厂房里设置了临时办公室,派驻人员轮流跟驻,近距离服务,监督食堂饭食的质量和卫生,了解职工诉求,并与老厂区的洪都小学沟通,办理有需求学生的课后托管,解决了入驻航空城职工早出晚归的孩子接送问题。在建设、搬迁和生产同时进行的几年里,工会在建设工地、厂房进行了多次攻关授旗和岗位练兵等活动,组织公司职工艺术团赴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慰问,极大地振奋和激发了职工的创业热忱。
  这一时期,以马跃辉、龙建军、蔡永清、李志宝、李久年、兰蕙、万辉、熊瑛等先模人物为代表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再一次创业的豪迈气概,立足岗位,精于实干,在航空工业的新蓝图上绘就了新洪都的瑰丽色彩。
  为新时代筑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航空工业党组的领导下,洪都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以航空城建设和新一代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为牵引,努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十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洪都工会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中心任务,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为导向,在党委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工会各个岗位以大进大出的力度,培养和锻造了一批有群众意识、有组织能力、有干事热情的业务干部,为公司科研生产输送了更加全面、更加有全局意识的人才;针对科研生产需要,开展了技术和工艺的联合岗位练兵,为传统项目注入了新方法;以劳模为核心组建团队,建立了江西省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后来成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短短几年内,这样的工作室持续增加至十余个,使劳模的作用大幅增强。为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帮扶纾困作用,以个人和单位共同出资的形式,成立帮扶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帮扶……一系列创新举措的背后,体现着洪都工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追求。
  在职工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文化产品获得渠道日益多元便捷的时代特点,工会的职工文化活动从单纯地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目的,转变为以凝心铸魂、激发活力、增强自豪感等多重目的为主的综合性职工教育平台。十年来,工会组织创作的歌曲《航空城之歌》《云端那盏灯》、情景朗诵《劝劝妈妈》、舞蹈《追逐的镜头》《青春的画笔》等多个职工文艺作品,引起职工的广泛共鸣,在江西省和航空工业的职工文艺汇演中获得大奖。依托“书香·航空”“风采·航空”等航空工业职工文化的特色载体,各种题材鲜明、体裁丰富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文化展览层出不穷,持续6年的读书活动和“感动洪都人物/团队”的推荐评选及颁奖典礼成为文化品牌,构建了多层、立体、广泛参与的职工文化网格,寄托和绽放着洪都人持久坚韧的蓝天情怀。
  2017年,中央电视台“五一”特别节目把洪都作为分会场,在总装厂房里,100多名洪都职工演员与众多知名艺术家一起,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示了《向祖国汇报》《飞吧,亲爱的战鹰》等充满航空元素的行业歌曲,这是航空工业在中央电视台重要节日晚会上第一次如此集中、大规模地展示职工文化,有力地推动了航空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2019年,洪都实现了整体搬迁,近十年规模浩大的航空城建设和搬迁入驻进入尾声,但是,一个超越梦想、跨越时代的新洪都建设才刚刚开始。如何团结带领职工投入新洪都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如何让职工分享发展成果,进而增强幸福感、获得感,洪都工会,期待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几年,洪都在三供一业、混合所有制试点、退休人员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密集高效的改革,这些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工会都积极精准作为,有效推动了改革的落地见效。
  进入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此时,洪都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洪都工会通过文化建设中的倡导,通过选优评先中的倾斜,塑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价值导向;通过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通过薪酬体系改革,通过包括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在内的技能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使命感、荣誉感,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带动了公司的科研生产经营呈现出向上的态势。
  今年4月,喜报传来:洪都检验检测中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洪都试飞站青年职工熊岑辉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航空工业劳模称号;洪都钣金加工厂蒙皮拉伸班组获江西省工人先锋号……这是继2021年洪都获得11项全国、全省和集团荣誉“大满贯”之后,又一次“五一”荣誉的丰收,是洪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可喜成果,也进一步表明和宣示了洪都的事业征程从来不缺乏愿为表率、甘为引领的先锋。闫会明、蔡安华、危芬、朱媛、熊岑辉……这些新一代的劳动模范,接过了70多年不懈奋斗的先锋旗帜,朝气蓬勃,气势如虹,奔跑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
  2022年,洪都召开了第十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吴丽华在报告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号召各级工会组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锐意创新、担当作为,奋力谱写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创新和担当,成为最醒目的字眼。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划时代的篇章,需要字字着力、句句奋笔,洪都人跟党走的步伐,迈得更加有力。
  从创业到创业,从奋斗到奋斗——回顾70年来洪都工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会的作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只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才能取得成效,只有时刻关注并维护职工利益才能走深走实。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航空工业党组和工会的领导下,洪都的各级工会组织,必将在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团结带领这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航空产业工人队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