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集力攻关 ——沈飞一季度生产攻坚纪实 2023-04-11 

  

本报通讯员 张可 付潇怡 张宁
  在沈阳,在航空工业沈飞生产一线,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到处是机器的轰鸣,锤钳之声铿锵有力,铆枪之音充满激情,合奏出春天奋进乐章,呈现出一派盎然景象。
  集力攻关在拼搏奉献中诠释报国情怀
进入沈飞数控加工厂,机床在24小时不停运转。今年开春,他们就开展了“稳定与交付”主题立功竞赛,集力攻坚一系列组件装配任务。某项目团队班长佟鑫硕主动请缨,承担了生产周期长、制造难度大的组件装配工作。他和团队成员积极研究加工方案,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完善加工方法。佟鑫硕带领班组成员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多次创造单月交付架份新高的突出成绩,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首件交付。
  沈飞数控加工厂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合力攻关,一次一次啃下了生产线上的“硬骨头”。刘佳作为沈飞数控加工厂技术室工艺一组副组长,认真为其他技术员指导技术工作。年初厂内攻坚期间,刘佳每天奔波现场六七次。某产品加工出现问题后,他把加工刀具、装夹工装、钻孔设备一件件进行了精度检测和试切加工,经历半个多月的试验,解决了产品精孔尺寸不合格的难题。
  沈飞33厂今年生产任务异常繁重,作为技术工作负责人的王子帅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为及时解决问题,他深入一线,在铆枪声中一待就是一天。蒋宏伟是沈飞22厂焊工,始终兢兢业业,立足本职岗位,不断钻研创新,将产品合格率大幅度提升,在他擅长的焊接领域发扬着航空报国的工匠精神。某零件在进行焊接时因长度较大在加工时变形,无法保证后续的加工精度。蒋宏伟便将这一“难啃的硬骨头”进行立项,跟厂里请战,组成攻关小组。他发明制作一个新的夹具,焊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确保了零件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
  决战开局誓夺零件生产“开门红”
沈飞21厂发扬“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该厂孙磊是一名普通的钣金钳工,面对零件交付时间紧急的情况,他手动慢进、多次加工,先加工到垫块高度保外形,再加压到底。连续奋战10余小时,终于成功修复工装,保证了零件生产进度。六工段工段长齐君负责的零件任务突然告急,他连续十几个晚上奋战在生产现场。八工生产周期较长,海彬主动请缨承担该系列零件的修配打磨工作,高质量完成零件任务,为后续工作争取到宝贵时间。
  在81厂调试单元,尽是调试单元全体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大家聚焦季度任务,锚定生产目标节点,圆满地完成季度交付任务,实现了厂里首季“开门红”。孟庆嘉是系统安装精益单元负责人,他勇承重担、从零做起,先后组建了项目攻坚团队,突破多项生产瓶颈问题,顺利打通生产线,保证了任务完成。他抓前、抓早、抓细、抓实,强化自检互检,坚决推行“双零一降”工程,带领的系统安装精益单元不仅按时完成了任务,还被评为厂最佳团队。
  在誓夺零件生产“开门红”的春天,沈飞41厂的一线员工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工作一丝不苟,因为航空报国的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奋勇向前。”日前,厂里接到一批重要件的生产任务,负责生产任务的董旭、赵英晓、白诗明、孟令帅和于庚冲到了零件生产的最前沿。他们精心操作,结合实际进行改装,从而保证了零件的校正精度,确保该批零件按节点准时交付。冯长海负责梁类工件的校正工作,在某关键件的校正工作中,他将工件平放在平台上,半曲着身子,拿起尺规细细测量,经过反复操作,局部变形区竟然一次性恢复平整。
  勇挑重担在奋战中实现创新突破
开年之际,面对艰巨的科研生产任务,沈飞复材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团队,团队成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决心高质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推动复材制造技术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奋勇前进。
  面对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团队操作人员采用三班制的工作模式,保证“人停机器不停”,使设备实现24小时不停歇。为了保证现场设备的连续运转,技术室技术员张永冰和郑振超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现场,处理问题。团队成员们经过反复的设备调试、材料测试、程序编制及程序试铺,顺利完成了任务。在技术攻关过程中,操作团队班长王海宇尽心竭力,他带领的操作团队终于在解决方法上找到了关键点,解决了问题。
  沈飞55厂车工赵兴恒负责某项关键零件加工任务,车床出现了故障,他反复思索后,大胆决定改变加工方法,加工方式改为两把刀同时加工。试验结果显示零件加工符合标准,加工周期从1小时1件变成了1小时3到4件,加工效率大幅提升。面对复杂结构和高精度特点,工段长李海宁带领团队员工集智攻关,利用新工艺、新方法确保交付优质工艺装备。
  沈飞设备维保分公司机修钳工武国平原本负责常规机床的故障维修,随着单位的改革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他主动请缨,投入到了数控维修的工作之中。在一季度生产攻坚中,他积极参加一台数控机床的维修,第一时间调试并解决了相关维修难题,从一名普通的机修钳工成为了数控机床维修方面的“多面手”。 陈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