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蓝天事业 一线奔腾担当 ——记航空工业导弹院副总工程师王中一 2023-04-07 

  

本报通讯员 李硕士 王许朋
  逐梦蓝天,铸箭报国,壮美图景映照人生底色。航空工业导弹院副总工程师王中一用担当作为的姿态诠释,择一事、忠一生;守一域,专一业。
  从求学于航空高等院校,到扎根空空导弹事业,他躬耕航空武器装备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一线已有三十六载。从车间技术员,到导弹院副总工程师,他曾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多次荣立中国航空工业个人一、二、三等功,屡次荣获航空工业科技成果二、三等奖,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忠诚于事业的价值坚守,是担当在一线的奋斗姿态。
  牢记兴装强军提升生产工艺保障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强军号角吹响,科研要急速推进,生产要快速交付,导弹院积极寻求破解空空导弹研制生产能力边界的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数字航空”发展战略,王中一着眼于优化工艺布局和产线结构,统筹设计导弹院智能制造的推进思路和技术路线,围绕“一个车间级管控中心、一座自动立体库和多条数字化生产线”建设目标,他带领工艺技术团队,开始智能工厂的探索之路,以“总体策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逐步实现了多条自动化装配和测试产线,为产能提升释放工艺动能。
  在王中一看来,“工艺设计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策划未来”。在新园区生产线论证中,他瞄准未来产品需求和生产线设备技术前沿,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成本上慎之又慎,带领团队对需求进行详细地分析推演,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线建设方案,顺利通过科工局建议书审查,推动能力建设提速,为强军兴装提供有力支撑。
  勇于攻坚克难推动质量问题快速解决
2023年1月,航空工业党组基于新时代航空装备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发布了加强新时代航空装备质量工作50条。
  读懂装备质量工作的深刻内涵,王中一作为副总工程师,把“质量就是政治,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记在心头、扛在肩上,不仅关注提升生产效率,用工艺的手段解决“如何快”的堵点;更要聚焦保证产品质量,用工艺的思维破解“如何好”的难题。
  在同事们看来,哪里有难啃的质量问题,哪里就有王中一的身影。质量问题处理,往往重大且紧急,快速到位、快速扑灭是硬性要求。
  他思维缜密、科学决断,是攻关现场的“福尔摩斯”。 他把解决质量问题比作“抓坏人”。首先是要把问题识别出来,也就是故障清晰定位。以故障的残骸为出发点,找证据,做过程分析,实现证据链条闭合。其次是严格按照技术质量问题的归零要求,一步步做到位。有了处理问题的科学系统的方法,他作出的决策往往令团队信服。
  他发扬民主、果敢决策,是任务推进的“指挥官”。他常说:“解决质量问题,要把现场人员、设计人员、工艺人员都充分调动起来。”每当遇到难缠的技术问题,王中一习惯于在故障分析的问题发散阶段做一位倾听者,听取不同意见、不同思路,并不急于表态。“只要认清故障机理,就要敢拍板,敢签字,敢负责。”作为总师,他明白,只有认知清晰、决策高效,推进才能加速。
  扎根任务一线以身垂范担责担险担难
熟悉王中一的同事们都知道,在办公室能找到他可是少有的事。他最多的时间就是在一线。有人说:“他多数时间是攻克生产交付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有时是技术质量方面的,有时是管理方面的。有时在院内现场奔忙,有时在外协厂家忙碌。”
  任务的“堵点”就是工作的“硝烟”。急难险重任务在前,王中一带领团队,积极深入现场,到闻得见“硝烟”的地方去决策。在型号研制阶段,主持产品试制现场例会,组织协调解决科研产品试制过程中有关生产工艺技术问题。型号转入批生产后,定期主持召开技术质量问题归零推进会。
  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王中一有深刻的心得体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产品是设计出来的,更是工艺保障出来的。”“要用技术的手段保证人不犯错,而不只是空谈质量意识、责任心等主观层面的要素。”
  面临疫情影响、配套制约等不利因素,他秉持“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团结奋斗、合作共赢理念,带队前往配套协作单位,鼓励团队“尽最大努力和能力,在有限时间和约束资源条件下解决好问题”,帮助外协厂家改进生产流程,建议外协厂家引入3D视觉智能检测手段,深入现场推进去手工化进展,在提升外协厂家能力的同时,为导弹院的任务配套提供坚实的支撑。
  壮心不老,奋斗不变。为部队提供好用、管用、顶用的武器装备,是以王中一为代表的航空铸箭人的永恒追求。一生霹雳情,一世强国梦。利箭腾飞、威震寰宇是他的执着信仰。忠于蓝天事业,一线奔腾担当,他在工艺一线书写强军业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