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制造业根基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023-03-17 

  

  制造业必须筑牢,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全国工业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迈上新台阶,一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引领我国制造业实现历史性跨越。202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大盘的“压舱石”。
  筑牢制造业根基,必须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这是基于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必然要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关键在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事关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要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要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切实推动制造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建设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筑牢制造业根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选择。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确保产业安全的战略选择。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无论品种还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品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意志。我们要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不动摇,牢固树立先进科学的质量观,强化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是制造出来的理念,推动制造业企业把质量工作落实到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持续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的新模式转变,激发企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筑牢制造业根基,必须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活力源泉。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中国企业家群体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找准行业定位,对标国际同行,精心构筑护城河,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以高水平创新实现我国制造业的快速赶超,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征途上追逐梦想、建功立业。
  筑牢制造业根基,必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支撑。“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已经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构建起高度互补、合作共荣的完整产业链。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重要基础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不断攻坚克难,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民营企业更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优势,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制造强国建设将稳如磐石、坚不可摧。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工业使命在肩,制造强国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筑牢制造业根基,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工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中国工业力量。
  (本文摘编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