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田俊霞: 逐梦蓝天向新而行 2023-03-14 

  

本报记者 吴琼 刘文波 姜坤英
本报通讯员 郝静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年?三十余年里,田俊霞投身祖国航空事业,从一线技术员到首席科学家,念兹在兹的是坚守航空报国初心,履行强军兴装首责。
  脚踏实地 从未有懈怠
1990年,22岁的田俊霞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青春正好,风华正茂,她怀揣航空报国的火热梦想,一头扎进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当时,我国的电磁功能结构技术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那个研究保障条件落后的年代,田俊霞从一线技术员干起,扑下身子钻进了项目里。为了攻克关键技术,她夜以继日地探索,她心里想得是项目进度,想得是国家航空事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
  一直以来,田俊霞非常注重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的积累,她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在型号研制中全方位锤炼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田俊霞圆满完成多型重点型号研制任务,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和原始创新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田俊霞也在型号研制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历练和提升,2009年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时光荏苒,而奋斗永恒。随着职务的上升,田俊霞从未脱离过科研生产一线,尽管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不言苦不言累,在最吃紧的型号研制一线,“田俊霞”这个名字,意味着“靠谱”,意味着“踏实”。
  躬耕不辍 一直勇担当
2020年,田俊霞已是特种所首席科学家,这一年她52岁。本该稍微轻松一些的她反而忧心忡忡,彻夜难眠。
  田俊霞放不下一个项目,挂牵着特种所的发展。该项目产品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检测检验流程繁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也关系着特种所“一体两翼”战略布局的推进与落实。
  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高难度项目,田俊霞深思熟虑,巧妙布局。她将整个项目团队细分成六个团队,团队打破部门壁垒,通力合作、集智攻关,攻关的过程异常艰辛,问题频发。有时一个问题还未解决,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在问题最多、最无助的阶段,有人开玩笑地问田俊霞,“是否后悔接这个项目?”她说,“经过这么多挫折之后,发现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感情,已经割舍不下,无论如何都要做成功。”
  田俊霞经常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科研生产现场,时刻跟踪每一个环节的进展,及时了解技术攻关情况。面对极高的技术指标,团队成员一步步摸索,不惧难题、大胆创新,将团队战斗力发挥到了极致。出于项目需要,田俊霞经常出差,有时候半夜回来,刚下飞机就接到团队电话。等田俊霞回到单位,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认真地探讨着、争论着,他们中有很多人半个月没有回过家……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失殆尽,有这样一支钢铁团队,还惧怕什么困难呢!
  最终在田俊霞的带领下,该产品历时由90多天缩短至50多天。团队齐心协力攻克了一系列“拦路虎”,完成产品关键技术攻关,进入稳定生产阶段。通过该项目,特种所大幅提升了复杂结构研发能力,锤炼出一支敢打善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支撑航空新装备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诱掖后进 始终传大爱
30多年的技术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让田俊霞感受颇深的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她在主持推进型号研制过程中,大力培养、提携青年人,锤炼整个团队的“精气神”,让团队迸发出最大的战斗力。
  田俊霞注重吸纳多种人才,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引导支持青年人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鼓励他们既要有个人的想法和思路,还要善于在团队中发挥价值。田俊霞经常带领青年员工开展课题研究、预研创新,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他们,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已经化作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期待。项目成功固然能带来欢喜,但最让她开心的莫过于身边的青年员工逐渐成长,独当一面。在田俊霞带领的团队里,先后走出了“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国企楷模”等先进典型人物,这些年轻的骨干人员正循着田俊霞的脚步,踏实进取,逐梦蓝天,为祖国航空事业腾飞激扬青春热血。
  一路走来,田俊霞多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型号奖和科技进步奖,航空工业“风云人物”称号;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济南市劳动模范、泉城产业领军人才称号;连续多年荣获特种所突出贡献奖。
  2023年,田俊霞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要开启的是航空报国征程中一段全新的体验,一份新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