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顶层设计 优化供给结构 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03-10 

  

本报记者 吴琼 刘文波 姜坤英
  党的二十大做出了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与通航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国家交通、应急、民航等“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通航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通航产业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航空强国、制造强国、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关键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部署、新要求,目前我国通航产业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我国亟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供给结构,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航产业将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10年来,通航产业在全国两会上一直被广泛关注,代表委员们呼吁通航产业发展的声音也逐年增强。通航产业的规模逐年增长,其未来的经济效益也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今年两会,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与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两位“行业大咖”牵头,航空界的代表委员们联名建议设立国家重大专项,加快推动我国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国内通航产业的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采访中樊会涛介绍说,目前,我国已经取证的通航机场有300多个左右,通航机队规模约3000余架,“这是与我们目前的市场需求不相称的。”樊会涛说,关于发展通航产业,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作为代表委员提出建议。“通航产业顶着疫情压力,近年有所发展也实属不易,但是发展速度还是明显低于预期,这是我们再次集体呼吁、期待政策层面予以扶持的原因。”
  通用航空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具有融合发展平战结合的天然属性。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蔡猛认为:“没有通用航空的支持,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就是不完整的。通用航空可以看做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基石。”他介绍说,美国发展航空工业的路线是通用航空—民用航空—军用航空,我们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航空工业起步就直接是军用航空,所以航空工业的发展缺乏一个雄厚的基座,“现在高度重视通用航空的发展,也是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夯底筑基,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通用航空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樊会涛说:“通航产业得到应有的发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航空产业整体的蓬勃发展。”他举例说,美国这样通航产业极发达的国家,其通航产业年产值1万亿美元左右,对GDP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我们的通航消费能够完全释放,这个产业规模将非常可观。”
  期待“放管服”助力通航迎来“春天”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通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尚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文件,指导和培育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但收效甚微,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仍然不尽如人意。
  通航这片“蓝海”在实际发展中出现了“一边是资源不够用,另一边随着国家扶持航空产业力度的增大,却出现了资源的浪费。”在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赵平发现,国内有近20个省市都把航空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轻型通用飞机和无人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但一些省市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的现象,带来了有限资源日益剧烈的竞争,再加上近年来受到国际环境和疫情的影响,使得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受阻。以地处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中心的机场为例,作为西北地区运行环境较为复杂的军民合用机场,存在共处一个飞行区、共用一条跑道、空域狭小等问题。尽管当地政府进行了改扩建,但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而且,目前施行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非常严格,这是‘飞不起来’的因素;还有‘落不下去’的因素,就是通航机场太少。”樊会涛认为,低空空域管理仍然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地方政府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是目前制约国内通航发展的三个最大的困难挑战。
  目前,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没有成网连片,空域划设不精准、空域审批报备程序繁琐等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2021年,我国通航机场仅370个,大部分机场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域广阔的中西部地区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密度较低。“在山区,在草原,实现未来的县县通、乡乡通,搭建更多经济实用的‘卫星’机场,这些都需要政府统筹和引导。”
  蔡猛在谈到通航现行管理体制时也谈到:“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整个管理体系是非常清楚的,但通用航空还没能形成协调、有效、明晰的管理体系和机制,许多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对于通航来讲,效率就是核心竞争力。在采访中,航空界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想迎来通航发展的春天,就必须加强顶层指导、多措并举,策划建立通航产业国家重大专项。
  吴希明认为,随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引导和培育市场良性发展,推动国产航空器的市场应用,打造通航产业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等措施,“尤其近年来,航空工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要求,主动作为,组织实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国产通用航空器,促进产业自立自强,加快研制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未来,要尽快分阶段完成新能源航空器的研制,推动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逐步构建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关键时候不受制于人的国家自主通航产业体系,“航空工业正在勇担央企‘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努力构建创新引领、自立自强、集约高效、平战结合的通航产业体系。”
  近年来,通航企业积极参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地震滑坡、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通用航空在航空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希明认为,未来,各地可统筹发布地区通航运营公共服务信息,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装备自主可控和保障能力。
  “所以,国家层面的支持显得尤为意义重大。设立通航产业发展国家重大专项,是目前我们一致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樊会涛解释说,“今年两会,我们牵头提交建议,就是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强对通航产业发展政策倾斜和投入,进一步优化‘军、地、航’跨部门协调机制,简化空域审批报备程序,释放空域资源供给。加速通用机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通航产业重大专项牵引,引导国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显著增加尤其是西部地区通用机场数量,重点建设小微通航机场,打造一批综合性、智能化、集成型的起降场所和服务基地,形成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联合开发机制,形成网络化布局。以航空应急救援为抓手,逐步建立通用航空与应急救援相互融合、平战结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近日,航空界代表委员们已将联名建议提交有关部门审核。未来,期待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引导和培育市场良性发展,政企携手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