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5摄氏度的外场 2023-02-17 

  

本报通讯员 王增勇
  “什么!耳朵没知觉了?”在内蒙古根河,这座中国最冷的城市,冬季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甚至零下50摄氏度。空气的流动因寒冷而凝滞,散发水晶似的寒意,天地间越发静谧莹洁、清凉严肃。此时,候机楼外,一群人热闹地围住一个小伙子,急切地关心他的耳朵。
  “抓紧用雪搓!”人群中有两个本地司机,轮流用手抓起松软的雪,使劲揉搓小伙子的耳朵。没一会儿,冻伤的右耳红肿起来。“有感觉了!啊,好冷!好疼!”周围人却松了一口气,禁不住笑出了声。
  这个小伙子叫廖灿培,是航空工业直升机所的一名摄影师,负责直升机试飞试验声像素材的拍摄。这次拍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又属于室外低温作业,条件艰苦,难度很大。廖灿培接到任务,没有退缩,扛起设备,一路向北,从江西景德镇,跨越3000余公里,来到这片冰天雪地。“身为党员,就要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廖灿培说。
  1小时前,直升机升空翱翔,廖灿培与同事一起到机场跑道上,用镜头捕捉铁翼雄鹰的英姿。他双腿埋在没膝的雪里,抱着相机,顶着强风,艰难调整着摄影角度。他特地戴了两层帽子,无奈严寒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轻松割开这层脆弱的屏障。哈气凝结成霜,附在眉毛、头发上,形成晶莹的冰棱,甚至睫毛上都挂满了冰粒。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体被冻得麻木,就在抬头的一瞬,过去的时光仿佛快播的电影,在眼前一闪而过。
  “直升机还在盘旋,一定能捕捉到更好的角度!”这位年轻的党员不愿轻易放弃。这些年,他曾驻足无数个机场。在氧气稀薄的高原上,一到夜里睡觉就会流鼻血;在飘摇的舰艇上,他孤独地倾听了几个月的海浪;在风沙弥漫的戈壁荒原里,他在沙地里就着沙粒吃盒饭。他笑称自己“四海为家,浪迹于天涯”。廖灿培在各大型号拍摄任务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一批型号拍摄任务。
  直升机起飞时,旋翼掀起呼啸的气流,卷起漫天冰雪。为捕捉画面,在冰雪暴涌来时,他说,“我们不能转身回避、不能退缩”,而是要正面迎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