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中心通过保障模式变革持续深化机务维修质量安全整治 2023-02-17 

  

  为有效承接武器装备试验鉴定新体系,更好适应新型武器装备发展,按照航空工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总体部署,航空工业试飞中心聚焦飞行试验提质增效和维修专业发展需求,结合试飞机务维修保障模式变革的深化与推广,系统总结提炼维修质量安全管控标准化举措,开展维修保障体系质量整治专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维修保障效能和维修质量安全绩效水平。
  通过前期系统策划、科学规划,试飞中心创新提出“前台飞行保障、后台定检维修、技术体系支持、安全高效运行、能力体系健全”的机务维修保障新模式,应用AOS流程管理理念,开展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建立了“计划管控、技术支持、生产保障和质量保证”四大机制,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等机务维修保障模式内涵的全要素对试飞机务维修保障模式实施了变革,实现“职能更清晰、维修更主动、执行更高效、安全更可控”的目标。
  其中,新模式在试飞机务维修保障“质量保证机制”方面开展了多项变革,从维修策划、维修作业实施和维修过程规范等多角度对维修保障工作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优化完善,取得显著成效。
  系统策划 实现维修保障全试飞周期精细化管控
建立试飞维修方案运行机制。以全寿命周期精细化管控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型号装备及任务特性,从技术状态、维修任务、维修专业设置与分工、维修依据、维修关键过程、维修安全管理要求等方面系统梳理,分析全试飞周期机务维修管理项目,编制试飞维修方案,作为指导该型号装备试飞维修与保障的基础性文件,有效指导后续维修保障工作安全、规范开展,为全试飞周期系统性维修提供顶层策划,实现试飞维修工程精细化管控。
  优化机务维修关键过程管理。转变以往维修关键过程由各保障单位自行识别上报的“自下而上”管理模式,改由机务技术研究部门制定统一的关键过程识别和控制细则,进而制定各型飞机关键过程控制明细,并从“检查方式、检查方法、检查形式、检查所需保障资源”等方面对各项控制措施进行完善,指导保障单位进一步掌握关键过程控制要求,从根本上理清机型全寿命周期和全流程的关键点,严守维修底线。
  建立技术状态“一本账”管控。以新模式中构型工程师等新岗位职能发挥为牵引,建立各型号装备技术状态管理(含技术质量问题)“一本账”,结合试飞现场维修保障简报机制,实时掌握装备技术状态现状和技术质量问题阶段态势,及时采取“试飞现场状态变更计划”等针对性举措,缓解机群技术状态差异大、变更频繁、策划不充分等前端风险传递对试飞现场的压力,同时针对技术质量问题阶段态势研究制定维修策略,有效提升装备科研试飞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
  聚焦重点 实现技术与质量并重的维修作业把关
基于维修作业特点和维修人员能力建立“分级检验、必检把关”机制。变革传统基于岗位层级的复查把关制度,在飞行阶段实施具备能力工作者自检和关键过程必检,实现以岗位层级为基础的飞行保障机组向以人员能力为核心的飞行保障单元转变,由原来注重“程序”的三级复查,转变为“技术+质量”并重的两级把关,进一步明确维修人员技术与质量责任;地面维修阶段,针对不同维修作业明确放行人员能力要求,进而实现以岗位层级为基础的复查把关向以人员能力为核心的“自检+必检+复检放行”的分级检验制转变,维修保障重点更加突出,质量更有保障。
末端落实 实现组织管理与维修现场规范化运行
为进一步压实试飞维修质量安全管理监督责任,有效促进各项举措末端落实,组建了试飞维修现场专职督导组,对各单位作业现场规范性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同时针对各单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督导监察机制,通过对质量安全例行管理和专项任务推进情况开展督导监察,及时发现各单位优势及问题,并结合《督导监察分析报告》定期进行例会讲评,追踪问题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以防祸患于忽微的决心,久久为功,持续提升试飞维修规范化运行水平。
  截至目前,新保障模式经试点运行,已全面推广至各型号装备,技术状态管控、维修保障效能、维修质量安全和人员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试飞机务维修保障模式变革”项目也先后获得陕西省第二届国有企业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二等奖、航空工业管理创新项目三等奖和西北片区二等奖、试飞中心管理创新一等奖等优秀成果。未来,试飞中心机务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努力,推动维修保障模式变革工作不断向深入发展,以创新推动试飞安全和效率提升。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