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飞智造”的创新践行者 2022-12-27 

  

本报通讯 吴雨华
  航空产品是工业之花,这朵工业之花如何开得好,开得异彩夺目,需要一批批航空科技人前赴后继,发扬“敢于突破、勇攀高峰、超越前人、容错纠错”的创新精神,勇立时代科技潮头,加速我国航空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这朵工业之花增添上科技创新的绚烂色彩!
  航空工业昌飞从直升机旋翼系统关键零部件切入,组织构建了直升机旋翼系统制造智能车间,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由传统离散加工向专业化、少人化智能生产线模式的转变,实现“昌飞智造”的再升级,公司于两年前成立了“机加产品分类分簇及单元生产线建设”工作团队,以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向,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助力直升机工业体系跨越式发展。
  “怎样打破技术壁垒”
成立之初,面对全新的挑战,作为公司科技创新领军人员,团队的“灵魂”,公司总工艺师熊曦耀把工作岗位搬到生产线建设一线,扎根一线,全方位介入基础建设、设备安调、系统构建等一系列复杂工作中。
  在生产线建设实施方案讨论过程中,他积极推进3P定置等先进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持续对实施方案进行验证,将大量的实施风险消灭在了方案规划阶段,并提前对设备的安装顺序、进场路径进行规划,保证了后期建设的顺利进行。生产线建设两年来,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身体不适,但为了生产线建设,他仍带病带领团队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
  生产线建线团队中80%为青年人,作为建线团队推进组的“掌舵人”,熊曦耀心里想着,不仅要高质量完成建线任务,更要把创新理念培育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头等大事。
他多次带领团队到全国各地学习生产线建设经验,主动邀请集团发展中心专家对团队成员进行先进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培训,积极倡导大家形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新思维习惯。“创新项目的总体推进进展如何了?”“应该怎样创新做好拉动各业务部门的支撑保障工作?”“这些项目怎样打破技术壁垒?”熊曦耀坚持创新驱动,潜心钻研,顽强攻关,加快数智转型。
  “我们试试用沙盘推演”
团队副队长倪东,主要负责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智能车间制造执行系统是智能车间的“大脑”,它可以让生产现场“过程可控”“状态可视”“数据贯通”,它的开发和运用,涉及业务场景多、逻辑复杂、工作难度巨大。
  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作是项目推进面临的最大难题,倪东带领联合工作团队,敢于突破,创新性地提出了沙盘推演的工作模式,反复论证系统的功能性,一次次地梳理问题,重复演练。经过1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系统运行逻辑梳理、流程图编制以及334页的概要设计,为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开发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是削土豆皮给我带来的创新灵感”
  “创新,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谈到对创新的理解,“90后”刘佳林的眼光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他是筹建团队骨干成员,一开始,他在负责无人值守生产线的规划和建设中就被“全自动生产线车削不断屑,缠绕‘钢丝球’”的技术难题来了一个下马威。“是削土豆皮给我带来的创新灵感”,有一天,爱做饭的刘佳林为土豆削皮时,发现表面坑洼不平的土豆不会缠绕削皮刀,他突然灵机一动:“我们为什么不在零件的表面也做出类似的坑洼呢?”根据这一灵感,他立即开展了大量工艺试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在螺栓的加工余量上预先开设一条螺旋沟槽的断屑加工工艺,实现自动断屑,彻底解决了车削不断屑这一技术难题。
  熊曦耀、倪东、刘佳林是团队中的典型代表,团队成员都秉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13000多项机加产品的分类,构建了6条机加产品分类分簇生产线,突破了细小孔稳定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专业化单元生产线制造新模式。团队成员还将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在国防军工行业中树立智能制造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