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制动:持续深化改革 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 2022-10-14 

  

本报通讯员刘建军 戴澄宇 张欣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制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决策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聚焦“四位一体”“五大战略”“七大工程”“五大能力”“五化路径”的“45755”发展布局,不断落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举措,科研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始终保持稳步向前,党的建设能力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改革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企业综合实力持续强化,职工幸福指数持续增强。当前,公司科研生产、经济运行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加强政治领导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与“魂”
  航空工业制动牢牢把握“国企姓党、军工姓军”这一根本属性,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一以贯之”于航空制动事业改革发展始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治理的制度优势相结合,强化践行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委发挥政治领导作用,精准把握“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职责定位,严格定位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程序规定、决策侧重点,完善公司党委议事规则、公司决策清单,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确保党委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政治领导。坚持把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重大任务,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各环节,与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职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组织力与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执行力的有机统一,形成各类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巩固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把稳企业发展方向。
  严格落实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对焦制度的系统性、准确性、时效性和执行力,通过“留、废、改、立”,将90多项党建工作制度修编为40多项,建立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构建了上到党委、下至基层支部委员的责任体系,强化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双融双促,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委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指导构建“规划+滚动计划+运营计划”的规划执行体系,为制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地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推行“党建+”模式,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建+型号+安全+质量”专项工作,通过型号研制劳动竞赛、支部共建、主题党日、“两诺三评”、“党员突击队”、“三个一支”等载体活动,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将党建工作的责任延伸到型号研制、生产经营、改革管理等的最前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军民机型号研制及生产交付等各项任务稳步开展,为公司改革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瞄准客户和市场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指导市场、设计等业务单位党支部积极开展同主机厂所、外场用户的支部共建活动,为实现业务目标聚力赋能。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坚强堡垒。制动党委持续以业务工作成效检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效,切实促进了党建和科研生产经营工作深度双向融合、双向促进,让鲜红的党旗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高高飘扬。
  持续科技创新不动摇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航空工业制动积极贯彻落实“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集团战略,聚焦航空主业、履行强军首责,坚持创新驱动,锚定“军机巩固发展、民机引领发展、非航跨越发展”的思路,对标世界一流航空制动技术,建立制动专业发展模型,持续强化制动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推动国防装备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强基”工程,夯实航空制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基。
  专业引领能力持续提升。制动组建了以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集设计研发、工艺制造、试验验证为一体的总师系统,有效整合技术资源,提升资源效率,构建了符合新形势下复杂、多学科系统研制需求的正向设计研发体系。以系统工程理念为牵引,构建“项目抓总、总师牵头、业务支撑、体系保障”的项目管理团队,组建了多个项目团队和共性技术团队,实现“团队主战、部门主建”,优化项目管理流程,保证了科研任务按节点积极推进,搭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框架。
  自主设计建造的多轮系电惯量综合动力试验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多轮系综合动力试验平台,使我国具备了刹车系统的全系统集成试验能力。设计与工艺数字化协同平台、生产管控系统、自动化喷漆生产线、碳毡碳盘制备生产线等一系列技术改造项目投入使用,产品质量、产能、产量持续提升,不断满足客户需求。
  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制动发挥国家博士后工作站、陕西省首批军民融合示范企业、陕西省和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优势,积极将核心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实现了航空高温碳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产业链从高温碳基复合材料制造延伸到高温碳基复合材料预制体制造,铸造航空机轮技术延伸到锻造航空机轮技术,具备了与全球领先刹车系统厂商同台竞技的实力。近年来,制动荣获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推进“十大创新项目奖”,摘得“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应用大赛”银奖,“高温碳基复合刹车材料产业化应用推广”项目荣获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金奖。
  产业结构优化持续升级。制动始终聚焦航空主业,履行“强军首责”,创新驱动持续发力,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在民机产业领域,瞄准国家民机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国内重点民机项目研制工作,同时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展开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荣获“新舟”系列飞机优秀供应商银奖;非航产业领域,聚焦汽车制动和轨道交通制动,新开发汽车制动产品40项,高附加值轿车产品占85%。300~350千米/时及以上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项目研制成功,新型碳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成功配套国产新型复兴号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科技自立自强创新能力,促进了汽车电子驻车产品、新型碳材料高铁刹车副等民品项目发展,彰显了制动在航空刹车材料研究和推广领域的绝对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航空制动事业创新发展之智
  制动以“建设队伍、夯实基础、培育产业”为抓手,依靠系统性的思维、全局性的视野和协作攻坚的智慧,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迈进。
  管理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制动以AOS体系建设为抓手,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在研发体系管理、生产运营体系管理、供应链体系管理等全流程推广。完成了18个业务域、190多个流程组、2000多个子流程梳理,形成了反映公司全貌的业务流程清单。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陪伴式指导、达标式考评”为实施路径,积极推动精益生产单元建设,以“先试点,后推广”为实施路径,按照试点单元建设的四个步骤(目标定义、单元设计、单元管控、自主运行)开展项目实施,为确保各试点单元建设团队能够正确理解精益理念,结合实际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编制标准文件等方式指导各试点单元开展改善工作。随着精益工作的开展,10余个项目有序推进,初见成效。航空电子产品厂以提升电子产品电装工艺技术和质量可靠性为目标,通过精益工厂建设,逐步形成精益改善文化,现场管理水平及人员技术能力显著提升。航空机轮厂以缩短交付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通过精益工具的应用,从产品分族分类、工艺优化、现场改善等方面入手,通过精益单元建设,各单元在生产交付任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航空液压装备事业部,聚焦生产交付瓶颈,以典型零件为抓手,从技术改善和现场改善两方面入手,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通过精益单元建设,产品物流距离缩短500米,交付周期缩短20天。粉末冶金厂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为目标,从工艺技术、现场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精益单元建设,产品工序间的直通率FPY由90%提高到100%,模具维修成本降低8万元,生产周期缩短15天,产量由2000件/天提高到8000件/天。热表处理厂弹簧精益单元,通过一系列改善工作,使弹簧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5天,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该单元已实现自主运行。复合材料部从产品流程梳理、生产排产、工艺改进、现场形迹化改造等方面推进碳盘精益生产单元建设,梳理产品流程,建立工艺资料及物料清单结构图,将工艺与生产计划相结合,实现流程化。以“缩短试验周期,提升试验效率”为目标。试验中心从试验计划、工装、工具、轮胎、工艺规程等方面进行了改善。通过精益单元建设,试验效率提升明显,准备工时缩短,轮胎使用数量减少,试验效率提升40%以上。设备维护中心通过精益改善活动,设备维修时间缩短20%,维修成本降低15%,通过设备改造提高设备利用价值90万元。
  紧密围绕效率提升,聚焦价值创造,积极构建三级计划管理体系,计划管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施业财融合,不断降低项目成本。近年来,制动荣获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陕西省国防工业协会二等奖2项。
  改革攻坚深入推进。“瘦身健体、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累计压减投资企业13户,法人层级从6级压缩到4级。一四五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完成剥离移交,退休人员社会化工作顺利完成,厂办大集体完成破产清算;对本部、子公司、项目事业部等采取,采取“一企一策”的不同创新路径,推进企业治理架构的改革,材料事业部模拟子公司运行和华兴汽车制动公司市场化改革按计划有序推进。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围绕8个重点方面、26个专题任务和66项改革目标按计划节点完成阶段性任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和AOS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司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合规管理贯彻到公司重点领域流程与制度中。通过优化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经济运行分析等,促进计划管理效能更加凸显。积极推进精益管理,实现了由单一“指标”管控向“指标+工作事项”的双管控转变。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抓住“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这个关键,全面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积极落实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落地,在干部管理、选人用人、薪酬激励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公司重构员工岗位职级体系和薪酬体系,实施长、家、匠分离,初步搭建集团公司专家、公司专家、青年骨干三级人才体系,为各类人员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成长阶梯,将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与薪酬激励机制有效融合;公司全面推进新时代航空工业人才发展体系落地;公司以市场化的手段开展人才招聘工作,持续提升招聘人员的质量和数量,35岁以下的员工占比从“十三五”初期的18%提升至24%,人才结构得到优化;公司先后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西安市院士工作站,构建起了“院士、博导、博士后、技术骨干”四位一体的科研团队,为突破技术瓶颈和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
  经济指标日趋向好、军民产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成果显现、智能制造初见成效、质量服务日益提升、改革攻坚持续发力、治理体系循序渐进、政治引领坚强有力、基础管理保障有效,彰显了“十四五”航空工业制动高质量开局的良好态势,展现了全公司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创新跨越,奋进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劈波斩浪奋楫进,守正创新善作成。在建设航空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上,航空工业制动将以不甘落后的拼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埋头苦干的实劲,聚焦“一心、两融、三力、五化”集团战略,落实航空工业“创新年”工作部署,锚定航空主业、践行强军首责,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瞄准科研生产经营主线、聚力深化改革主题、发力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做实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弘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积极进取、进中创优、优中图强、强中跨越,奋进“十四五”,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