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跨代 引领超越勇担新时期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努力开创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新局面 2022-10-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航空工业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2016年8月,以中国航空研究院为基础,整合航空工业基础院、航空工业经济院相关单位和业务,赓续国防部六院创新基因,组建了新的中国航空研究院,并明确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大本营、航空尖端科技发展引领者、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的战略使命,赋予“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职责,致力于把航空研究院打造成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成航空科技国家战略力量,为航空科技自主创新注入新动能。中国航空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航空强国嘱托,勇担航空工业发展第一任务与第一责任,深入贯彻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创新决定30条”,聚焦“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构建“三大业务中心”与“三大功能中心”,勇担航空科技创新领头雁重任,努力成为航空工业战略科技力量。
  牢记科技创新工作的“国之大者”,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
  科技创新是研究院发展的第一任务和第一责任,在科技创新中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加速构建集团公司战略科技力量、推进航空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实现新时代航空强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空研究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推动航空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效上。突出科技创新主题主线,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三基”建设,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保障力显著提升。开展党建与科技创新融合实践,制定落实《在科技创新中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党业融合” 实现“双融双促”的实施方案》,建立“党委把方向、支部促落实、党员争先锋”工作机制,党委当好创新发展的领头雁,支部勇当项目推进的领头雁,党员争当科研攻关的领头雁,压紧压实科技创新“一岗双责”,以科技创新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把“双向培养”作为“双融双促”重要载体,坚持将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科研骨干,将党员骨干培养成优秀专家或项目负责人。院本部党员比例占比达84.3%,全院五级六档专家中党员占比91%,针对重大项目建立党员突击队60余个,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区”140余个,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落在实处、效果显著。打造“塑魂工程”,秉承“敢于突破、勇攀高峰、超越前人、容错纠错”的创新理念和“方向引领、勇立潮头、集智攻关、担当风险”的创新“头雁”精神,传承创新基因,打造先进文化力,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勇担科技创新领头雁,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
  航空研究院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龙头,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家与集团要求,航空科技创新是航空研究院最基本、最基础的任务,航空科技自主发展、自主创新是航空研究院的立足之本、立院之本,为航空强国构建领先创新力是航空研究院发展落脚点。
  航空研究院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立足“三大业务中心”“三大功能中心”定位,聚焦“五性”技术发展,以航空科学与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线,占领全球航空科技制高点。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推动“五性”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五性”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在晋升和待遇方面给予倾斜,为“五性”项目使用设备设施开辟绿色通道;组织探索“揭榜挂帅”机制,在数字航空、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应用四个方面鼓励科研人员敢提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试点重大项目“军令状”薪酬机制,促进“五性”研究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在管理创新方面,推动模式创新,初步形成院本部抓总、成员单位协同、行业联合的创新模式;院本部成立八个技术研究部门,实现从职能型机关向“业务+管理”的复合型科研实体转变;完善研究院专业技术体系,将合肥航太纳为所属单位,成立气动院溧阳分院,加速推进综合所北区建设,围绕气动声学、量子传感与测量等方向,成立9家联合技术中心,打造创新生态圈。
  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新时期航空科技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航空研究院着力构建“核心+基地+网络”的新时代航空科技创新体系,“一院七地”能力布局更加完善,科研试验能力实现体系化发展。2.4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等大国重器先后全面建成;北京—沈阳两地高性能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动、结构强度、适航性、雷电防护等试验条件支撑C919大型客机完成适航取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先后建成人工智能、量子、5G等技术研究试验条件,加快构建航空科技战略力量。以推动民用航空国际科技合作为目标,持续发力,精准突破,取得多项突出成果。积极发挥国家级航空科研机构的位势,推动与俄、德、法、荷等十余个主要航空工业国家的国家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依托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平台,参与国际性和国际水平的重大航空前沿探索和技术创新活动;支撑政府间民用航空科技合作机制,有力推动国家科技外交;积极搭建协同开放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国航空技术、标准、能力和设施向外延伸。
  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集聚创新人才加快建设航空人才高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围绕我国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集团公司将人力资源作为航空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提出了建设航空强国“两步走”战略目标和“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双一流”目标。
  航空研究院以“创新驱动、跨越鸿沟”为总体发展思路,持续优化人才结构,积极打造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集聚高端外部智库专家。系统思考人才布局,发布《人才工作行动计划》,绘制研究院“专家地图”,探索技术骨干人才职务职级分离的人才选用机制,构建6级17等专业总师人才体系,实施“淬火计划”重点加强青年人才选拔与培养,促进人才成才,有效激发人才干事活力。构建新时代技术专家体系,承接集团公司首、特、一级技术带头人和青年技术骨干体系,完成了构建研究院“五级六档”专家体系的顶层布局。加快构建科研创新平台,促进高端专家引进和培育。建立“人才协同”机制,建成3个院士工作站和5个院士、专家工作室,形成“为我所用”的柔性人才协同机制。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实现航空工业研究生集中培养,增强了航空人才“自造血”功能。以中国航空教育学会为平台,以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联盟为抓手共同探索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航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育新路。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蓝图展现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航空研究院将全面践行新时代科技强国、航空强国战略,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主动谋划、担当作为,当好领头雁、做好引领者、做实大本营,支撑跨代,引领超越,开创航空科技自立自强新局面,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驱动,跨越鸿沟,为航空事业未来寻找和培育新质发展动力。
   (中国航空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