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以文化书丰碑 2022-10-14 

  

本报通讯员 宋婉宁 任子婧
  从20世纪60年代的艰苦创业,到八九十年代的爬坡过坎,再到新世纪的高速发展,60多年来,航空工业沈阳所将共和国战斗机设计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也为沈阳所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进入新时代,沈阳所纵观历史,立足当下,瞄准未来,提出了“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发机构”的愿景,“团结拼搏、严谨求实、艰苦创新、献身航空”的精神和“因战机而生、为奋斗者圆梦、协同成就未来”的核心理念。沈阳所理念文化体系的发布,极大提振了全体员工的士气,以文化书就了一座精神丰碑。
  举旗凝共识
5年来,沈阳所深入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质高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第一议题”及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党员轮训,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体学习、举办专题党课300余期,进一步树牢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每年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每季度编制舆情分析报告,用好“一所声音”宣传阵地,发表几十篇答记者问和评论员文章,及时回应职工关切,凝聚发展共识。连续多年,围绕研究所党建、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开展研究所政工课题立项,5年来立项课题达百余项,多项课题获央企、集团、省市奖项。
  聚心构生态
5年来,沈阳所组织相关型号、座舱模拟器、原型机等展品参加中国航展宣传,展现了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展示了航空事业发展成就,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开展“报国·航空”等专项文化建设,举办全国创新比赛、厂所科技创新大会、职工家属开放日等活动,举办青年节、读书日、儿童节活动,传播研究所航空文化。编撰《飞机设计室简史》,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庆在“航史讲坛”进行宣讲,进一步增强航空人的使命感。
  开展青年“云”夜校和“劳模挂帅攻关”活动,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体系作战兵棋推演竞赛,系列活动激发职工学习创造热情,助推型号发展。开展建党百年文章和诗词征集活动,“大国顶梁柱、永远跟党走”和“9·21”短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全所干部职工更加忠诚于党和国家,更加聚焦使命任务,以顽强坚持、拼命奉献的精神,积极应对困难挑战,助力研究所转型跨越。
育人刻烙印
  5年来,沈阳所将文化建设要求纳入所“十四五”发展规划,所党委明确提出实施“文化力生成工程”,文化建设已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以集团文化指导研究所文化升级,面向全所各单位直属党组织书记、文化宣讲员进行文化建设专题培训,解读宣贯文化建设工作方法。
  举行党领导沈阳所飞机设计事业发展座谈会等文化活动,编撰技术发展历程、人物志、李天院士纪念文集等21本书,发布《创业年代》等9部专题片,总结宣传研究所创新发展经验。邀请华夏基石等管理公司来所开展企业文化讲座、邀请中国航空报社原社长李雨农开展航史讲座;举办音乐、绘画等人文素养讲座,丰富职工思想文化家园,员工从内心认同文化、践行文化。
  铸文锻铁军
5年来,沈阳所通过劳动竞赛、评优评先等选树典型。借助所内所外媒体,宣传新晋院士王向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智孝、“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歼15飞机研制团队等先进事迹。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忠诚奉献党领航、海天跨越梦飞扬”成就展等,谋划“沈阳航空科技史馆”建设。设置并利用好“丰碑广场”“飞机景观”等文化展示载体,加深员工的航空情结。
  沈阳所全体党员带头攻坚,围绕重点任务成立罗阳青年突击队,立项并完成共产党员工程百余项,一支支“铁军”默默坚守岗位,努力拼搏奉献,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创造出了极不寻常的业绩。
  品牌传能量
5年来,沈阳所配合集团和中央媒体开展顾诵芬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宣传,撰写事迹材料《为了祖国的蓝天》,启用“顾诵芬图书馆”,举办“向顾诵芬院士学习座谈会”等活动,航空报国精神赓续传承。沈阳所积极担当主机主责,大力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集团公司首批融媒体站点,也建成了研究所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联合中央、省市、行业媒体协同发力。
  弘扬“忠诚铸重器、逐梦拓海天”的飞鲨精神,开展媒体宣传、创作卡通形象,配合集团联合品牌推出联名款商品,市场反响良好。举办扬州航空科技文化节、“走进一所走进沈阳”暑期开放日活动、“飞鲨助学圆梦航空”活动、航空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吴大观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航空品牌传播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