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互动,多一份收获 2022-10-14 

  

本报通讯员 王艺源
  “我们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到一线去,他们得亲自动手操作设备做试验,而不是仅仅把试验参数交给技能人员或科研辅助人员,这样才能更快地验证自己的想法,产出成果。”这是在采访航空工业制造院103所所长韦国科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之前技术人员提出试验想法或需求的时候,可能还需同时考虑到,技能人员数量有限,时间是否能尽早安排上?一线技能人员能不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做出来?而现在,103所对全所生产类设备加强了统一管理,当技术人员有试验需求时,会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插空开展试验,有时候甚至把试验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等设备空闲时自己操作,保障了试验的进度。
  在配合完成某型号项目时,交付周期非常紧张,为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保证交付节点,所领导便安排团队里的薛晴江博士去现场协助开展喷涂和质量内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薛博士发现自动化和检测这两个环节技能人员操作的效果不太理想,导致零件涂层厚度不达标需返工,影响了生产效率。其中原因其实并不是工人不够负责,而是工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确实有限。
  在一线观察跟产并与一线操作人员沟通交流后,他参照设备的英文说明书,进行了对比操作试验,并结合自己所学技术相关原理知识很快给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案,对含弱磁性元素的涂层检测结果做了修正。他还提出给电涡流测厚仪配备专门的工控机,部分人工操作测试的环节可由计算机替代。这让测量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测量结果有了数字化留底,更便于后续作更深一步的统计分析及数据归档工作。
  过去,旧的方法是通过零部件覆盖涂层以后增加的重量反推出涂层的厚度,但其实这样无法准确反映出涂层的平均厚度,而恰恰均匀性是这个项目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现在,优化之后的涂层厚度能够及时检测并统计出厚度均匀性,给喷涂过程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反馈,团队技能人员很自信地说道:“没有再出现返工的情况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能利用所学提高科研效率或帮助一线技能人员解决小难题,收获虽然不是科研方面的大成果,但定能收获内心的满足。
  一线的技能人员打心里高兴,他们表示,“现在技术人员经常到一线开展试验,也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而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加强互动沟通带来的好处是双向的,随着彼此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技术要求和技能要求,这将使设计目标和生产过程更趋一致性。薛博士表示:“与技能人员多沟通,尤其是跟我的专业背景相差较大的技能人员,往往能给我一些跨学科的启发,有时候听他们操作的技术要点和特征,会不经意发现这些经验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谈到对于价值创造的理解,他说:“作为一名新晋的科研工作者,我的价值就是科研成果;作为一名制造院新员工,我的价值就是能够解决型号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