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到“地”的热爱 2022-09-30 

  

本报记者 姜坤英
  连吴秦昌自己都没想到,62岁的一次三清山旅行,让他拿起笔开始画画。这一画,便一发不可收拾。
  国际植物学大会,作品《地涌金莲》参展;世界园艺博览会,《“流星雨”月季》获金奖;举办个人植物画展;作品参加LIAN博物绘画全国巡展;中国科协“科普中国”项目特聘专家;在凤凰卫视专题片《国家植物园来了》中,他带着观众寻找植物园里的奇珍异草;《中国日报》《北青报》等多家媒体称他用“组装飞机的双手创作植物艺术”……
  所有的意想不到,实际上都有其潜在的力量蓄能。在和吴秦昌的交谈中,那些“流畅线条”背后的故事逐渐勾勒出来。
  今年77岁的吴秦昌退休前在中航技工作。若再往前推,1970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他成为航空工业陕飞第一批建设者之一。“那时的陕飞还是一片麦地,就和电视剧《逐梦蓝天》里的场景一样。”回忆起从前,吴秦昌说。
  如果说大学期间机械制图课是他与“图”的首次接触,那么工作后则有了更多看“图”的机会,这张图就是运8飞机。后来,厂里把大学生组织起来到阎良培训并开始从事相关的工作。1975年运8飞机首飞后,吴秦昌和同事们回到汉中,一干就是15年。“作为工艺员,我那时主要工作是按图纸把产品做出来。” 吴秦昌说。一架架运8飞机飞上蓝天,他的看“图”能力也得以增强。
  工作中的一次“动笔”让吴秦昌印象深刻。一天,汉中基地通知他代表陕飞总装车间去开会,到了现场才知道,会议主要讨论《运8飞机飞行使用概要》一书的编写事宜。文字、图表等内容基本都已定稿,书籍要在两个月内制作完成并交付。以当时的印刷条件,40本《运8飞机飞行使用概要》从排版到印刷,至少要一年才能全部完成。
  情急之下,吴秦昌提出了一个新方案——手写一本《使用概要》,然后再复印,两个月基本可以完成。就这样,他在汉中基地待了一个多月,从边距、行距、字体、字号等到各类图纸的绘制,终于“写”完了整本手册。陕飞档案馆至今仍存有当年他所绘制的《运8飞机飞行使用概要》,里面隽秀的字体,每个仪表盘上标注的数据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后来,为了便于工人在实际操作中有规范可查,他以同样方式绘制了《运8总装典型工艺规程》。而今,运8飞机衍生出多种机型,车间里使用的运8工艺规程,正是在当年蓝本的基础上不断迭代更新。
  若干年后,在绘画的众多种类中,为何吴秦昌选择了植物科学画?这与他在工厂里培养出来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无关系,而创作植物科学画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严谨与认真。
  到三清山旅行,喜欢收集明信片的他,想找张印有当地风光的明信片作为纪念,却失望而归。“自己画一张如何?”一个念头冒出来,一扇门被打开了。
  “用最普通的笔、最普通的纸” 。从一开始,吴秦昌就对自己的学画有着极为理性的认识,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年龄,他不在绘画形式上做过多的“好高骛远”的想法,将画画的爱好单纯化。对于前来请教画画的朋友,他也如此回答。一支笔、一张纸虽然简单,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不简单。画了几年的铅笔画后,他扔掉了橡皮,很快又把铅笔换成了钢笔。 “每一个线条落笔前,脑子里都已考虑好了轻重、方向、长短。”
  手绘近百张明信片、美术馆看画展、听陈丹青的讲座……直到遇到植物科学画大师曾孝濂,吴秦昌确定了自己的绘画方向。
  一次,曾孝濂在中科院的讲座讲到一半,向众人介绍起吴秦昌:“你们看看坐在前排的这位老先生,他造了一辈子飞机,退休了开始学植物画,用制造飞机的精神来画植物画。”大家听完鼓起掌来,吴秦昌受到莫大鼓舞。
  他确实是用“造飞机的精神”画画。造飞机的人,从来都是不怕苦、不怕累。在陕飞工作期间,有一段时间,他白天在飞机总装线上负责日常生产、晚上看英文资料,还曾因劳累而晕倒。“那时大家就是一个念头,再苦再累都要保证飞机交付。”吴秦昌说,尽管年龄渐长,但航空人那种做起事情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气神却没有变化。他有900度近视,加上白内障眼疾,但都阻挡不了内心的创作热情,植物园、北海公园、颐和园……植物生长的地方,留下了吴秦昌的身影。“我背着这套行头走一圈,记住有什么写生的好目标,然后再回过头去画。”户外写生,无论酷暑闷热,还是刺骨严冬,他都不在意,全身心倾注于笔尖之上。
  植物画起源于古希腊,是一种描绘植物复杂形态的艺术种类,以科学准确的方式突出植物的细节特征。把一株植物的特点和形状表现出来,看似简单的背后需要极其精准的观察。“把植物形态如实画出来,不能随意增删。”每一幅画、每一笔都认真对待,吴秦昌把看飞机设计图毫厘不差的本领用到了观察植物上。“一片叶子有时要画三天,如果边缘的锯齿、叶脉的走势看不清楚,我就用放大镜来看。”吴秦昌说,创作《地涌金莲》时,他一次次到中山公园观察,为了理解内部结构,他托朋友从云南邮寄来实物,解剖分析看个明白。
  “专心做一件事。”这是交谈中吴秦昌不断提起的一句话。从天上的飞机到地上的花草,从年轻时在车间里对每个零件规格尺寸的“锱铢必较”到退休后对植物结构的潜心研究,“认真”的好习惯回馈给吴秦昌一个个惊喜。2017年,在曾孝濂的鼓励下,他带着作品《地涌金莲》参加在广东深圳举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画展,并被专家委员会选中,吴秦昌第一次参展就是国际性的,那时距离他拿笔画画也不过三年时间。
  秋高气爽,吴秦昌踏上了他的云南之旅。在那里,他将与更多画友交流,与更多的“植物好友”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