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智慧涌流 2022-09-30 

  

创新侠
  2022年,航空工业一飞院立足集团公司“创新年”要求,着眼于研发中心、主机所、总师单位定位,飞扬创新思想,激励创新行为,彰显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创设“鲲鹏创新园”文化品牌,以期以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实践,以创新实践弘扬创新文化,以创新成效促进创新发展,尝试在创新与文化的交叉点上作一些探索。
  打通创作机制 塑造特色品牌
  2022年4月,“创新侠”团队成立,成员以党建文宣部门人员为主,科技与信息化部、规划发展部、徐舜寿创新中心和院工会人员参与。在OA新闻版块开设“鲲鹏创新园”专栏,并同步发表于一飞院官方微信平台。目前已发布20期,50多条“絮语”、40多篇文章,建立了一套每周一期,周三相见、内外联动的模式,形成了由基层投稿,创新侠团队头脑风暴,整理形成初稿,院领导审核发布,基层参与讨论的联动机制。
  “鲲鹏创新园”栏目包含“创新声音”“创新絮语”“创新掠影”和“创新故事”四大模块。“创新声音”模块,聆听总书记创新声音,传递声音、仰望星空;“创新絮语”模块,让广大干部职工畅谈创新感悟,激扬思想、畅谈心得;“创新掠影”模块,展示工作中的创新探索,动态展示、启迪思考;“创新故事”模块,讲述工作中的创新成效,涌动创新、悦动心灵。几个模块定位明确,紧紧围绕文化园地的目标,思路更清晰,基层投稿方向感明确,从而使内容品质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提升。
  加强新闻策划 锚定五大目标
  仰望星空,飞扬创新文化。文化创新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支撑和引导,“总书记声音”模块集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对于创新的言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既传播了主流价值观,又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此外,“鲲鹏创新园”复制一飞院“倚天三评”成功模式,在顶层策划上,一个是思想旗帜,一个是文化支点,两个品牌高低搭配,实现文化管理多管齐下、多点突破,从而多方显效、持续创造。
  畅谈心得,激扬创新思维。专栏成立后,基层纷纷投稿“创新絮语”模块,畅谈对创新内涵的理解。不仅“有声势”,更是“讲得好”,已成为新文化坐标。一飞院作为主机所涵盖了航空领域各个专业,下设多个科研所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标识和精神气质:产品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秦兴华认为创新就是找出流程中无价值环节,而信息所董亮认为创新带来的结果是熵减。“创新絮语”有机结合创新理解的普遍性和科研院所的特殊性,在剖析创新内涵要义基础上,对不同业务创新做出新提炼。
  启迪思考,激励创新涌流。常规的创新事例宣传,容易单以成功“论英雄”,往往是基层员工获得了荣誉奖励后,再以此为线索进行宣传,并不利于创新氛围的快速营造。“创新掠影”模块鼓励一线职工发表与创新有关的小片段、小尝试、小举措,用与专业相关的奇思妙想启迪思考。飞控所青年王慧以“鱼”为灵感设计出
  仿形飞行器,在专栏中畅想了它广阔的应用场景;救生、防冰、生活设施专业的青年设计员在会议上思想碰撞,联合设计出一种航空马桶,第一时间想到投稿“创新掠影”。该模块已成为一飞院职工在急难险重的科研任务中放松的乐园,通过大量创新“片段”形成以创新为导向文化氛围,增强以创新文化内在驱动创新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涌动创新,展示创新成果。为保证品质,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强化可读性、趣味性,“创新故事”需要敏锐地抓好新闻角度。首先列出具有一飞院创新辨识度的科研成果清单,立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归口部门、技术创新牵头科研所、工会“五小发明”劳动竞赛评选文库稿件,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从“不可能”到“另辟蹊径”——一飞院首个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背后的故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敢为人先”》《订单剧增,喜中有忧——产品管理的创新之路》几篇文章均经过策划、筛选角度,讲述工作中的创新成效,涌动创新、悦动心灵,其内容的独家性与耐读性以及对基层“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力、渗透力,把基层的工作成果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聚力文化创新 扩大创新成效
“鲲鹏创新园”专栏生动活跃,已成为一飞院成为文化乐园。要破解新闻作品创新难问题,就要以广大基层工作者欢迎不欢迎为标准,把更多的版面留给基层,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为打造轻松平实的创新氛围,“鲲鹏创新园”从细节入手顶层策划,比如:基本上不刊登空洞无物的“口号”“应景”文字,更多选取来源于科研一线的有真情实感和知识含量的好文章;语言上,努力做到富有特色,而又平实、生动;标题上及引人注意又比较准确、鲜明,篇幅短小精悍,编排上图文并茂,独具风格;积极引导基层投稿风格多样,进一步拓宽了题材和体裁,提高了专栏的文化含量。
  文化搭台、创新唱戏,全员参与,拨动心弦。一飞院通过主题专栏尝试创新的文化推动,不仅让院内各类工作具有创新的品质,付出创新的热情,收获创新的成果,更是文化管理的认识自觉、实践自觉和行为自觉。飞扬的是思想,涌流的是创新的文化,激扬的是创新的行为,走过的是创新的长路,通向国际一流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