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使命,启新篇,航空工业质量奋进的十年 2022-09-23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重速度、重数量、重规模,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奠定了我国质量工作发展的主基调。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决议》,确定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这是质量强国建设由理念到实践的质的转变,是实现国家强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7年9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推进我国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确立了“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质量至上,要把质量问题摆在关系官兵生命、关系战争胜负的高度来认识,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航空工业作为军工央企,始终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质量工作的总体部署,承担“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坚定“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担当,关注质量效能提升,持续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航空工业将质量作为“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的重要支点,花大力气、下狠功夫,更加注重质量工作机制构建、模式方法应用、管理资源整合的协同联动,质量工作自主性、系统性、创新性显著增强,逐步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式的质量工作格局,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研生产实际、适应航空装备发展需求、具有我国航空工业特色的质量发展路径。
  这十年,是航空工业质量工作蓄势以待、厚积薄发的十年
  在我国航空工业七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质量工作也逐步走向成熟,沉淀了丰厚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航空工业将质量由常规性、基础性工作,提升为核心性、战略性工作,进一步立足新时期、新阶段,完成了质量工作的阶段性集成与升华,持续满足更严格、更多元、更全面的质量工作要求,有效支撑了质量工作的全面展开。
  厚植质量文化,营造质量氛围航空工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航空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这一方针融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成为航空工业的“质量基因”。我国航空工业在长期奋进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质量文化要素,既有“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认知,也有“追求卓越”的观念共识,但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始终是保持航空工业基业长青的“定海神针”,在工作中坚定落实“质量第一”的要求,始终是航空工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航空工业在充分继承质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炼确定了“生命至上、用户第一、质量制胜、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
  新时期发展形势下,先进质量文化已成为航空工业“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是塑造新优势、迈向新阶段、赢得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航空工业深化先进质量文化建设,一方面深挖质量文化底蕴,在传承中汲取精髓,在发展中凝练共识,构建了体系化的质量文化,围绕质量愿景、质量战略、质量方针、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准则等方面凝练航空工业的质量文化内涵,为质量工作注入具有航空工业底色和新时代特征的质量文化之魂;另一方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落地,建立“一把手”主抓、多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质量文化宣贯机制,以“质量月”“质量文化周”和质量专题活动等为载体,兼顾正向引导和负向警示,丰富质量文化设施资源,探索质量文化建设模式,打通质量文化由理念转化为行为的实施路径。
  在先进质量文化的引领下,航空工业全员质量意识普遍提升,进一步深化质量认识和凝练质量共识,树立质量形象、传递质量信任、提高质量凝聚力,为质量工作的长远、稳态发展奠定基础。
  完善质量制度,健全工作体系以制度筑牢基础、把紧关口、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是质量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航空工业始终坚持以制度为基石,建立健全现代化的质量工作体系。航空工业质量制度发展是随着质量工作重点不断变化而逐步健全的过程,由以实物质量控制为主的专项制度,到覆盖全面质量管理要素的多元化制度体系,实现了质量要求在制度层面的演变和沉淀,始终是推动质量工作有效展开、质量要求有效落实的基本保障。随着航空工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成为重中之重,质量制度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制度适用性、科学性和全面性,从体系化的视角进行了整合重塑。一方面是坚持以《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顶层质量法规制度为指引,进一步落实“立、改、废”相结合的要求,通过传承、引进、创新,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基本构建起了行之有效的质量制度体系,有效保证了全集团各层级质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是健全“三级一体”的质量职责体系,建立“业务谁主管,质量谁主抓,责任谁承担”的责任机制,深化质量责任追究与激励,明确奖惩措施,确保质量责任的严格落实。实现了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航空工业建立了覆盖航空产品研制全流程、质量管理全要素的质量制度体系,同时摸索出了一套遵循质量管理规律、符合质量业务逻辑、突出质量工作重点的质量制度运行机制。
  这十年,是航空工业质量工作彰显特色、探索创新的十年
  航空工业基于自身业务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经营的视角审视质量管理工作,紧紧把握住推动质量管理完善、提升质量管理效率的工作重心,以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探索质量管理模式为重点,积极适应市场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形势,满足航空装备跨越式发展的质量需求,推进质量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实现了质量管理工作由“跟跑”到“并跑”、由引入学习到自主探索的转变,质量管理基础愈发扎实,质量发展动力愈发强劲。
  稳根基,构建航空特色质量管理体系
  航空工业基于公司组织架构特点,按照一个总标准、多个分过程的框架结构,整合GJB9001、AS9100、适航规章等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深化具有行业特色的航空工业质量管理体系(AVIC-QMS)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基于过程域方法,借鉴“CMM”模型构建了以分过程为核心的“航空工业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强化了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的量化评估,有效推动质量体系落实落地。
  2016年,航空工业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换版升级为契机,同步完成了AVIC-QMS标准体系及评价准则优化,将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细化为8个过程、4500个评价点。通过对质量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及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量化评价,发现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实施改进,将现有质量体系做细、做实。2010年至2017年期间,航空工业推进实施了AVIC-QMS达标评价,单位覆盖率达86.02%,过程通过率为88.95%。随着AVIC-QMS评价推进的日趋成熟,航空工业将由总部主导的达标评价推进模式,调整为以各单位自评为主、集团总部抽查监督为辅的推进模式,实现了AVIC-QMS建设、运行和评价的常态化。
  为适应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求,航空工业结合AOS流程管理和标准体系升级等工作,按照“一个体系、分层建设”的模式,构建航空工业新时代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新理念,拓展新思维,完成对质量管理体系架构与业务流程的梳理、整合与完善,厘清20个一级、76个二级核心过程的输入、输出及相互关系,形成全集团自上而下、覆盖航空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完整链路,同步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评价研究,探索基于数据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监督机制,为实现航空工业质量稳态发展的新局面保驾护航。
  求突破,探索航空特色质量管理模式
  航空工业构建了基于风险预防和过程管控为主,以航空工业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VIC-APQP)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模式,集成质量工程技术应用,促进质量管理由被动救火向主动预防转变,为质量管理赋能,确保质量活动前移并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一次做对、缺陷为零,引领质量工作机制转变和水平提升。
  AVIC-APQP基于航空产品研制过程实际,结合法律法规和国军标要求,针对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形成与科研生产实际相适应的AVIC-APQP技术框架、技术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一是建立AVIC-APQP技术框架,以“阶段—关键业务活动—交付物”为基本结构,明确了AVIC-APQP的五个阶段与军用航空装备研制流程的对应关系,以及研制关键里程碑节点的关键业务活动交付质量要求。二是构建AVIC-APQP技术体系,涵盖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关键业务活动选择方案、关键业务活动接口逻辑关系、指导关键业务活动实施和控制的规范性文件,支撑技术框架应用,确保质量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三是建立AVICAPQP运行体系,从组织管理、工作模式、应用流程、激励奖惩等方面构建职责、流程、办法等,以支撑AVICAPQP的有效运行。四是构建AVICAPQP保障体系,组建高水平、多专业的AVIC-APQP专家队伍,开发教材、组织培训,培养了一支支撑重点型号工程应用的AVIC-APQP人才队伍;开发AVIC-APQP软件平台,支持了AVIC-APQP项目管理和质量工具的集成应用。
  航空工业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按照“点—线—面”的策略推进应用,在应用验证中不断完善AVIC-APQP技术框架、技术体系、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质量要求与研制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逐步实现以AVIC-APQP为核心的质量保证模式全面推广应用。
  这十年,是航空工业质量工作全面提升、追求卓越的十年
  航空工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大质量观”为指导,基于先进质量理念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风险思维,以实现卓越质量竞争力为质量战略追求,以重点任务、重点专项、重点工程实施为抓手,以组织和产品为对象,覆盖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寿命,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构建具有综合性、引领性、示范性的质量提升路径,有力支撑建设卓越组织,打造卓越质量品牌。
  需求牵引,目标导向,全面推进质量提升
  航空工业在坚守质量底线的同时,积极寻求拉升质量高线,系统、深入地开展质量提升工作。2016年5月,航空工业贯彻落实上级机关有关要求,在全集团范围内策划开展了质量综合提升工程,经过4年多的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7月,航空工业为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新时代航空强国战略关于“卓越竞争力”的要求,启动实施了航空工业全面质量提升工程,以全面质量提升为目标,立足用户视角,围绕“质量文化”“质量体系”“瓶颈突破”“用户放心”“精品塑造”以及“基础能力”等六大专项,科学布局“横到边”的任务体系,着力强化组织质量保障能力、装备质量保障能力、质量基础保障能力,实现设计、制造、试验、服务、管理五个优质;依托航空工业组织架构,贯彻“顶层设计、分层推进”的基本原则,系统建立“纵到底”的推进模式,以航空工业总体实施方案为牵引,各单位同步实施本级“全面质量提升工程”,确保“六大专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强化任务管理,凝聚组织合力,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全集团上下“一盘棋”的质量工作新格局。
  航空工业全面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共策划实施集团级任务累计206项,二级单位任务累计2918项,三级单位任务累计9060项,阶段成效凸显,制度机制有序完善,问题解决更加高效,质量基础愈发坚实,有效提升了航空装备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
  对标一流,创先争优,持续打造航空精品
  航空工业积极推进质量工作“对标—跟进—引领”的发展路径,持续练内力、强外力、聚合力、挖潜力,发挥标杆引领和榜样示范作用,持续打造航空精品,以先进标杆带动全集团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是看实效、重实绩,严格实施质量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质量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健全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基于质量发展基础和态势,覆盖航空装备全寿命、质量工作全要素的要求,建立以高水平的考核目标为牵引、以合理化的考核评价模型为手段、以客观质量数据为支撑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关注航空装备质量指标实现情况、质量问题解决情况、质量综合表现情况等,对质量工作实现动态考核。同时,质量考核评价结果与被考核单位工资总额、主要负责人薪酬、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任免等挂钩,并直接影响各单位质量评优、评先,进一步强化考核力度和引导作用。
  二是树典型、立标杆,积极推进质量创优创奖。航空工业建立精品培育和质量奖评选机制,组织内部创优创奖,遴选出一批质量工作优秀组织和个人,并以创优创奖为契机,调动全员质量工作热情。同时,也积极组织、支持所属单位外部创优创奖工作,在以往的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活动中,航空工业成都所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航空工业成飞、中航西飞、成都所、导弹院、中航光电、中航标准件、中航富士达等7家单位先后累计获得10项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王刚、方文墨、薛莹、秦世俊等4人分别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绩卓著,实现了沉淀质量经验、提振质量信心、树立质量形象、传递质量信任的总体目标,更好地引领全集团质量发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航空工业质量事业十年奋进、行稳致远,在新形势下承载起新任务,在新时代中迎来了新发展。面向未来,航空工业将继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进质量事业开启新的征程,以更具特色性、自主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新姿态,迎接下一个十年,全力保障我国航空工业稳固发展,有力支撑“航空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
   (航空工业质量安全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