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冰城,和直20一起伴烈日东升西落 2022-08-19 

  

白天试飞结束后机务对旋翼系统进行维护。为夜航试飞做准备。朝阳下等待试飞指令。夜航归来。机务人员将飞机推出机库。飞行结束后机务为飞机进行保障。三机编队飞行。

本报记者 马丽元 岳书华
通讯员 裴根 姜宇 黄海月
  7月的哈尔滨,天气闷热得让“冰城”这个名字显得有些许名不副实。
  清晨7点,当我们走进航空工业哈飞试飞站时,眼前已是一片忙碌景象。熟悉的塔台、机库、跑道和停机坪,紧张有序的氛围里透着齐心向上的一股冲劲儿——远处的驱鸟车在机场联络道间来回穿梭;气象、消防、救护等保障岗位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命;加油车、启动电源车正在为即将放飞的直升机加油上电;负责飞行保障的机务们手拿检查清单,在机舱内外仔细进行着航前准备……检查、复检、签字、确认,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利落畅快。
  同步召开的航前准备会上,航管值班员、试飞工程师、场务值班员和机务大队正在进行短暂但信息量“爆棚”的例行汇报。随后,试飞员来到直升机前,与机务人员交接清单,登机开车。随着塔台指挥员“开飞”指令的下达,一枚绿色信号弹直冲云霄,一架架直升机拔地而起,这一日的飞行大幕就此开启。
  试飞站站长王宝林告诉我们,作为直升机在哈飞“流转”的最后一环,试飞站既承担着从总装厂接收飞机的职责,也承担着向客户交付飞机的职责,更重要的是,飞机要在这里完成所有地面调试和试飞科目,各项工作内容繁杂且要求“顶配”。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适应日益增长的任务输入,2021年底,试飞站依据人力资源矩阵,重塑组织架构,将站内300多名人员按照“站位式”管理模式分别划分进三个中队,采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奖励激励机制,真正实现了“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晚上8点半,机库顶端一排大灯亮起,迎接着夜航的直升机编队披星归来。当充满仪式感的红色信号弹打出,一天的飞行到此结束。但对试飞站来说,忙碌的航后检查、维修,以及明日的预航才刚刚开始。此时的飞行准备室里灯火通明,各岗位工作人员还在汇报沟通着当日飞行情况……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这是我们亲历的哈飞试飞站的日常一天,也是试飞站全体工作人员在疫情反复、双线作战中奋力向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