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天坑”专业 2022-06-24 

  

张小军
  高考、志愿,这些词汇在每年的六七月份里总能成为人们话题的中心。
  8年前的6月,我和所有考生一样从最紧张的气氛中走出来。一边回想着自己的答卷、一边感叹着高中三年时光的匆匆,而更多的,是对今后方向的几许迷茫。那之后的填报志愿,相信很多人也和那时的我一样,或受父母和家人影响、或遵从自己理想和目标,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无比慎重地写下自己的未来。
  我呢?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我的未来:是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是选择未来还是选择行业……总之,随时受到小时候的梦想和日常生活点滴的影响,怎么也做不到不纠结、不慎重。
  我是男孩子,小时候也有过一个飞行梦。记得小时候的我折出来的纸飞机,总是比其他小朋友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那个时候,我梦想着做一名英勇的飞行员,驾驶着帅气的飞机在高空自由翱翔。2008年,汶川地震的片段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电视新闻中每每出现山体滑坡、难以疏通的道路和等待救援的受灾群众的画面时,我的心情无比焦急而无助。直到看到救援直升机出现在汶川的上空,我激动得一个劲儿在心里喊着:飞机来了,飞机终于来了!那一刻,没有什么比飞机救援更令我感到安全感爆棚的事儿了。那个时候的我想法很简单,只是想着飞机再多点就好了。2009年国庆阅兵,看到各种航空高科技武器相继亮相祖国的蓝天,那一刻,国家的日益强大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顿时涌上心头;那一刻,我萌生了未来想从事航空领域的想法。
  2014年,高考过后,按照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想法,师范、医学、金融、计算机等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我在仔细考虑过后,选择了最感兴趣的、传说中的四大“天坑”专业之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选它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是材料制约了多数制造行业发展,而新材料不断涌现必定会带动其他多个行业迅猛发展;其二则是为我进入制造领域做准备。七年攻读,我在材料的学海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也在材料学的知识洋流中尽情“畅游”着。
  毕业后的一次误打误撞,让我进入航空制造业。不过,从内心来讲,也算是一次早有预谋的选择。源于小时候的飞机梦,也源于中学时期对航空的向往和好奇。在我的认知中,航空科技代表着尖端科技,神秘得让我忍不住去探索、去深究。而广泛的航空专业,更是几乎涵盖了所有工学相关专业,如飞行器专业、力学、机械、材料、空气动力学、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等等。逐渐深入航空企业,我对新中国航空工业七十多年发展历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大批航空先驱,用奋斗的精神时刻指引着后辈们,推动着我国航空事业始终一路向前。如今,新一代的我们也加入到了祖国的航空事业中,在航空报国精神的指引下,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和蓬勃,决心用智慧设计出性能更为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让它们朝着高安全、长寿命、高可靠、经济性和环保性的方向不断发展。而我,身为其中的一员,也用自己的知识促进着航空新材料的开发及新制造工艺的大量应用,让我所参与的飞行器结构设计不断得到优化。
  从高考后的专业选择到如今的择业选择,我遵循着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听从本心,感受航空制造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