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型号研制安上高效能“助推器” ——记中国航发一型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发体系试点应用团队 2022-05-27 

  

黄耀宇 摄

黄耀宇 王冬冬
  2020年以来,中国航发大力推动多个型号开展AEOS 试点应用工作。其中,一型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发体系试点应用项目作为集团首个试点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尝到了应用体系规范化运作的“甜头”: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计划按时完成率实现了 100%达标,试验一次成功率持续提升……
  建团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20年8月,一型航空发动机进入批产关键时期,可制造性设计、项目成本管理等成为困扰研制人员的难点、痛点。
  恰在此时,产品研发体系试点应用项目为研制人员打开了新的思路。该型发动机作为首个试点应用项目,将重点应用产品开发主流程、职能支撑流程和基础支撑流程。
  崭新的试点项目,必然要有崭新运作模式的团队支撑。作为“吃螃蟹的人”,大家参照标杆企业经验,汇集了来自研发、制造、财经、质量、采购、服务、市场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此外,经过与体系建设团队多次讨论,各个代表也组建了领域的扩展团队。
  经过4个月的运作,在与体系建设团队不断交流后,试点项目团队渐渐熟悉了团队运作模式,“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目标”的运行理念逐渐在试点项目团队成员心中扎根。各领域之间携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顺利保证了年度任务节点按期完成。
  强学习做试点应用的“领航员”
体系成果能和型号研制具体工作很好匹配吗?先进的理念思维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吗?试点项目团队成员能很好地实践应用吗?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在团队中悄然而生。
  “将正向自主研发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应用到型号中,与体系建设团队一起研究形成解决方案,我们一定行。”带着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大家誓要做好这次试点应用工作的“领航员”和“先行者”。
  在建团队的同时,各项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全新设计的体系流程、活动、模板以及将全新的角色带入到型号真实场景下应用,疑问和难题不断涌现。“关键是要做好与体系建设团队的沟通协同。”项目总师说。
  为此,团队成员赵明阳、吉思环、王嘉瞳每天几乎“粘”在了体系建设人员身边。他们不断向体系建设团队学习,找每一个模板的编制人员了解每一句话的内涵。
  边学边建,边建边用。在进行项目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过程中,他们根据型号研制经验,提出各类改进意见100余条,收集制造、服务领域需求350余项。此外,试点项目团队与体系建设团队还建立了问题跟踪反馈机制,覆盖组织运作、流程活动、模板等多个方面,并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为后续改进和全面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交流做建用结合的“桥梁”
“如果体系成果不足以支撑型号应用,那我们就主动去建。”随着试点应用逐步深入,项目总师越来越感受到建用结合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航发首个试点型号项目团队,在深化落实“建深建透、用深用透”的工作要求、开展产品研发体系应用试点工作中,他们应用产品研发体系理念思维和工具方法开展工作,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有效规避和预防了多项周期进度风险;不断刷新研制计划、提升研制效率;对出现的问题开展跨领域协调沟通,多项任务顺利完成。
  作为先行先试团队,他们不但积极投身体系建设和应用工作,还主动成为体系建设应用的传播者。2021年,中国航发其他型号陆续开展试点应用工作,团队成员积极为兄弟单位开展交流培训十余次,主动分享工作经验,为其他型号试点应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吹号角做全面应用“加速器”
2022年是中国航发AEOS初步建成的关键一年。按照集团全面应用、加快应用的目标,试点应用团队周密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并逐项讨论全年关键体系活动的应用目标和工作安排,力求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速完成体系应用。
  在高空试验过程中,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领域再次梳理和拉通工作计划,开发经理和试验经理结合每周分层例会,利用试验看板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向研发代表汇报工作进展,提高了从装配到试验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和问题解决效率。
  全新的理念,让类似高空试验这样的重难点任务一个个迎刃而解——团队成员黄耀宇一人分饰多角,与体系建设团队密切配合,率先在型号内推进更改申请和ECP(工程更改建议)申请的流程闭环落地;制造领域代表以项目整体进度安排为目标,针对投产周期紧张的问题,主动识别并化解发动机交付风险;服务领域代表将保障工作全面扩展到批产型号,联合形成厂所保障团队;质量领域代表拉动各领域全面组织梳理产品技术评审工作策划,保证评审质量;财经领域代表针对产品目标价格开展探索性研究;市场领域代表组织跟踪项目需求,及时向用户汇报验证情况……
  “今年,我们将以专项改进为体系应用主线,跨厂所运作全面落实,各领域协同发力,通过应用牵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体系成果,为实现初步建成的目标努力奋斗。”项目总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