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上的“不老松” 2022-05-10 

  

本报通讯员 杨红霞
  在航空工业惠阳,有一批老党员,他们以年轻的奋斗者姿态持续投身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把平凡工作干出“技术含量”。李俊松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是热表处理车间党支部宣传委员、第一党小组组长,也是调度员岗位上的“不老松”。
  他以周密的计划、科学的调度和有力的组织执行赢得委托单位的一致好评。为确保准时交付,李俊松细化分解零件级生产任务,严格按照周期组织生产。利用信息化、现场看板等管理工具,紧密衔接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保证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实现了“日产保周产、周产保旬产、旬产保月产”……车间生产准时化完成率大幅提升。
  叮铃铃……深夜,李俊松被一串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李师傅,有一批叶片急需刷镀处理,快点来!”
  接到紧急任务,李俊松瞬间清醒。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的手机铃声音量总是调到最大。“嘟……嘟……”他一手拨着电话,一手拎着外套匆匆下楼。电话联系不上操作人员,他干脆开车来到员工家里,接上人一起到车间处理零件。工作结束后,他又将操作人员送回家。这时已是凌晨3时,李俊松深呼一口气,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上午8时,他准时回到工作岗位,干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他说:“没耽误正事儿就安心了。”
  多跑腿,让师傅们少加班。“一天两万步!”李俊松说自己像一颗齿轮,上下联动,左右契合,推动生产流程顺利进行。见产品有扎堆迹象,他没办法“泰然处之”,主动到委托单位和生产保障部交流情况,精准把握产品信息,制作一条准确完整的热表处理在制品信息链。在稳定持续的信息流支撑下,他合理安排生产次序,提前“消峰”,为急难险重任务预留“绿色通道”。“既保证了生产节拍,又避免了工人长时间加班。生产‘脉络’打通了,我们的幸福‘脉络’也打通了。”李俊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