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不忍负逐梦前行薪火传 2022-04-22 

  

  2022年3月23日,对我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在这一天,我参与了航空工业自控所2022年罗阳青年突击队授旗与表彰大会,成为一名光荣的罗阳青年突击队成员。何其有幸,生在当下;何其有幸,拼在当前。
  回到家和家人聊起这份光荣与责任,同在航空企业工作的母亲提醒我,别忘了今天也是“它”的原型机01架首飞24周年。它身上的每一个电源,母亲都如数家珍。她自豪地说:“每一个电源模块都是我手上出来的。”
  母亲既是工作上精益求精的技术骨干,又是家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局常委”,更不用提她烧得一手好菜。她既树立了我工作中的榜样,也塑造了我生活中的向往:正因为从小我就看着她的一言一行,才能在工作、生活上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成长。
  在我尚未记事时,一颗“航空报国”的火种已经被母亲埋进了我的心里,在我成长、求学和工作中不断燃烧,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自幼,我常因母亲工作忙向外公外婆“告状”:“妈妈总是一三五出差,二四六加班,只有周天能陪我。”20年后步入工作岗位的我和母亲聊起那段时间,才知道当时正是“它”首飞攻坚的关键时期,母亲负责的产品包括三种电源模块,她要往返于西安和成都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班与通宵似乎已经成为了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母亲主要负责的正好是飞控电源模块,在电子园区103楼留下了她不少忙碌的身影。她曾带着自豪与欣慰对我说:“我认识它,认识自控所,比认识你还早。”随后狡黠跳上了她的嘴角:“虽然你工作后还没去过成都所,但是我怀着你的时候在那里干过通宵,你也是去过两大主机所的人了。”
  我步入工作岗位后,母亲笑称自己践行了“我为航空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这句话。在我看来,这句话也是外公最好的写照:作为50年代的同济建筑系毕业生,在同济大学任教一年后,外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高校中相对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参军入伍,最终落脚大西北。作为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听党指挥跟党走”仿佛从此被外公写进了家族基因:70年代,外公在青海格尔木高原从事输油管道建设,坚守数载难得回家,而他从未抱怨过什么。现在聊起我工作忙,外公还是会乐呵呵地说:“忙点好,有事干就是好事。”我也深以为然。
  正因为有母亲和外公这样的标杆,我才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自由生长。高中毕业后我考入北航,成了毕业于南航的母亲的半个校友;本科毕业后我前往澳大利亚求学,2019年6月我和家人就未来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表达了我想回国成为新时代航空人的意愿,全家人都表示了赞同。我至今仍记得那一刻,隔着手机屏幕我看到母亲、外公和其他家人的眼里波澜涌动,在那里有整片星空。
  创业维艰苦千重,砺剑岂止十年功。祖辈们用勤劳肯干和奋勇拼搏换来了站起来的中国,父辈们用忠于事业和甘于奉献挣来了富起来的中国:现在我们这一辈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
  我会追寻着外公、母亲这些前辈的足迹,用属于我们的态度和奋斗,为航空事业持续奉献,换回一个属于祖国更加广袤的苍穹,让中国人民以更加伟岸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