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航空情 2022-04-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桥,把自己的桥修好就是毕生中最大的事。对父亲来说,他的桥就是作为航空人的忠诚、坚韧、勤劳、无私奉献的一生,这样的一生也如骨血般刻在了我和哥哥的基因里。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9年,1965年父亲从沈阳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就怀着一腔航空报国的热血,来到了国家“一五”期间建立的重点工厂宝成,一干就是近40年。父亲亲手参与了为宝成建厂房,挖防空洞,也见证了宝成一路走来的辉煌与不易。
  父亲进厂后一直从事机械工艺技术工作,并作为关键人员参与工厂的几次重大民品项目研制工作。80年代,宝成决定建立空调生产线,抽调父亲参加,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意志,没日没夜地投入工作,保证了空调生产线提前投产运行。那次,日本专家特意向父亲表达了深深的敬佩,一起合影留念,并赠送父亲一支钢笔。
  前一项目刚刚结束,父亲又被抽调参与另一个新项目的研制,父亲毫无怨言马不停蹄到新的技术筹备组,开始新的攻坚与挑战。可以说,那几十年是他最辛苦,也是最充实的时光。记得那时,父亲时不时会拿回一个红本本。母亲笑说又不顶钱,父亲总是认真地说这是工厂对他工作的认可,幼小的我被父亲脸上洋溢的自豪深深触动。
  一向内向、温和的父亲,却时常因工作和同事较真。好几次同事来家串门,说起工作父亲立刻拿出纸笔,两人写写画画连水都顾不上喝,嘴里说着:“今天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难题。不然心里放不下,难受。”
  现在父亲退休已经20年了,但对铭记着他的青春和汗水的宝成,却是时常挂念,这也是他的荣耀和精神寄托。当宝成遇到困难时他跟着着急难过,当宝成走出困境越来越好时,他高兴得眼睛发光。这种与宝成同悲同喜的感情,让我对父母这样的老一辈航空人充满崇敬。
  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我和哥哥大学毕业后又都回到了宝成,接过了父母亲的航空事业接力棒,如今已在宝成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和哥哥先后参与了宝成8项重点产品和12型新产品的研制,获得了国家、集团级、公司级科技进步奖8项,撰写科技论文和科技报告80余篇。宝成的一草一木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老一代的航空情怀又在我们这一代身上延续传承,我们将沿着父辈的足迹,在航空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