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乌米饭 2022-04-15 

  

卞荣祺
  我的老家江苏溧阳一直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的传统习俗。每当仲春时节,不论是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每家都会采摘或购买南烛叶,洗净后用石臼捣烂,加入温水细细搓揉,把叶渣过滤掉,将剩余的汁液倒入糯米中,从夜晚浸渍到天亮,雪白的糯米就变得乌黑油亮,再入锅蒸煮熟后即可食用,我们称为乌米饭。
  乌米饭香甜软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既具食补功效,又有文化意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成为溧阳人的“乌饭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乌米饭,到了晚饭时分,大街小巷上飘逸着浓郁的清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乌米饭,尽显其乐融融。虽已有多年未吃到乌米饭,但每每想到于此,家乡的味道仍不免会让我唇齿生津,长期萦绕于心头的感念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
  上小学时,就听老家的大姑妈讲过乌米饭的由来。相传这一传统习俗源自“目连救母”的民间故事,已延续千余年。孝子目连的母亲蒙冤被打入地狱,目连每天都要给母亲送饭,但狱中恶鬼却将饭夺去吃了。为救受难的母亲,目连尝遍人间百草,终于在溧阳南山寻觅到一种汁液乌黑的树叶,经捣汁染米,煮成饭后送进地狱,恶鬼见了黑油油的乌米饭,便不敢再抢去吃。母亲吃了孝子送来的乌饭得以存活,直到冤屈昭雪出狱。因当天正值农历四月初八,为纪念目连救母,溧阳民间为此在每年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吃乌米饭,以此传承孝道。
  因为目连救母是从佛教故事中派生出来,在经溧阳各个朝代民间传承至今,孝子目连也被认为是溧阳人,据说还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而乌米饭在佛教中又被称为“阿弥饭”,道教中也有“青精饭”之说。唐代时就有“取南烛叶捣碎,渍汁浸稻米,九浸九蒸九曝”的描述。《本草纲目》中记载,乌米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相传乾隆皇帝在苏州游玩时,对两种美食赞不绝口,称赞为“二乌宝”,其中之一即是乌米饭。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
  都曾经为乌米饭作诗赋文,诗圣杜甫写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赋诗曰“乌饭新炊茸榷香,道有斋日以为常”。
  制作乌米饭的南烛叶,在很早时期就被载入中国古代医学药典。孙思邈方书曰:南烛煎,益髭发、即容颜,兼补暖,又治一切风疾。据《中药辞典》记述,南烛叶性平和,味甘而微酸,可在大暑节令前采集,晒干入药,能治久泄、牙龈腐烂、消化不良等症,还有止咳、安神、防虫、驱蚊和祛风解毒等功效,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近年来研究发现,南烛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于延缓人体衰老及老年病防治颇为有效。由此可见,乌米饭堪称为营养滋补的黑色食品。
  如今,乌米饭在我老家已成为一种特色美食,名列著名的溧阳“三白三黑”(砂锅鱼头、白芹、白茶和乌米饭、雁来蕈、溧阳扎肝)土特产之首,并被商家开发出几十种系列产品,如:乌饭干、草袋乌饭、手抓乌饭、海苔乌饭、竹筒乌饭、乌饭汉堡、乌饭糕、乌饭粽等。这些品种在制作上继承传统工艺要求,形成了全省唯一具备生产乌米饭的产业链,真正把乌米饭打造为独具风味的名牌产品。
  作为能体现浓厚乡土味道的特色美食,一直都蕴含着追忆的印记和温暖的情愫。尤其在传统习俗中应运而生的原味特产,更成为寄托思乡情怀的催化剂。即便身处异地他乡,远隔千山万水,每当时节将至,留存在记忆中的那份无尽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奔涌而出。而乌米饭也许就是每个溧阳人感念乡愁的滋味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