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C352一起走南闯北 2022-04-08 

  

本报通讯员 姜宇
  农历大年初四,年度大忙“机”AC352就“精神抖擞”,为新的试飞工作做起了准备。过去的一年里,它去过严寒的建三江,到访过“凉都”六盘水,也起降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试飞地域横跨南北,连带着航空工业哈飞试飞团队的小伙伴们也跟着奔波不停。这些地方本没有什么特别,但因为见证了AC352的适航取证验证试飞过程和团队成员的汗水与欢笑,这些地图上的“小红点”“小坐标”便对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建三江
冬天的建三江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在室外,雪花成片,滴水成冰,手拿出来不到3秒就会冻得没有知觉。
  在这样的温度下,AC352试飞团队来到了建三江机场,在没有机库的条件下,只能裹得厚厚的在室外工作。每天天不亮,大家就准备进场开始一天的工作,线衣线裤、秋衣秋裤、绒衣绒裤、毛衣毛裤、羽绒服、工作棉服……还有准备贴在鞋子里的热贴。
  这些准备虽然充足但并不有效,因为一只脚刚迈出室内,里三层外三层的装备瞬间就会被寒风击穿,再加上长时间静止在同一个位置工作,热量消耗极大,那种寒冷感人受不了不说,就连工具都开始“罢工”。就拿定力扳手来说,上面的电子数显在寒冷的室外根本无法精准显示数值,用1、2分钟就得缓10分钟,本来10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得需要近1小时才完成。
  由于一些工作涉及细小的零件和精密的操作,很多时候机务人员工作时不能佩戴手套,所以每隔2、3分钟就要把手放在衣服里捂一捂,稍微缓解后再拿出来继续工作,身体受不了不说,工作进度也不得不放缓。有一次,AC352机身内的天线接收不到信号,需要更换天线位置到机身外,外勤无线电雷达工于金龙和王哲在直升机落地后马上就开始更换工作。由于天气太冷,粘贴的胶布没有粘性,只能手拿着风枪给胶布加热,稍微软化有粘性之后再操作,平时半小时的工作,在寒风的“帮助”下近2小时才完成。“进屋之后脚都没有知觉了,手不管碰哪儿都跟针扎似的。”于金龙至今回想起来还忍不住搓手。
  六盘水
虽然六盘水也没有机库,但相比于建三江,这里还算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
  每天早上6时,试飞团队就要准备进场,通常晚上8时左右才能离场,工作比较多的时候,大家还要在吃完晚饭后再返场。尤其是AC352集中进行起落项目的那段时间,轮胎损耗很大,团队的工作量瞬间“激增”。
  一次,AC352的一个轮胎由于磨损亟需更换,大家连忙趁着等待轮胎到场的间隙扒拉口饭,轮胎到场后,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儿,大家又急忙投入到战斗中。换轮胎可不是个轻松活,听着简单,但过程复杂,需要把飞机先顶起来,然后把旧轮胎的密封胶抠掉,用扒胎器把轮胎和轮毂分离,换上新轮胎后还要再重新涂上密封胶……由于没有机库,大家只能在室外进行轮胎的更换工作,偏偏天公不作美,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家在湿滑的地面和淅沥的小雨中继续工作。“没感觉有什么影响啊?”外勤仪表工孙智梁满不在意,“下雨就冒着雨干呗。”虽然已是8月,但夜晚的六盘水也只有十几摄氏度,就这样,大家一鼓作气工作至第二日凌晨才结束。
  在蒙蒙细雨中通宵达旦,这是试飞团队与AC352独有的浪漫。
  荆门
终于有机库啦!经历了“冻得哆嗦”的建三江和“雨水丰沛”的六盘水,AC352试飞团队终于到了一个“风霜雨雪”都不怕的机场,但是万万没想到,荆门虽然不刮风不下雪,但却起了大雾。
  一大早太阳还没来得及露头,荆门就被铺天盖地的雾气笼罩起来。大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散去,试飞任务又迫在眉睫,试飞团队选择先冒着大雾到机场,准备随时在雾散后第一时间开展试飞工作。“荆门的雾老大了,能见度只有几米。”外勤机械工张志明说,“早起顶着雾去机场,开车还挺危险的。”好在司机师傅经验丰富又有超强的安全意识,大家一路有惊无险平安进场。
  顺利进场只是第一关,实际开展工作才是难上加难。在大雾的干扰下,平时普普通通的工作都进行得十分艰难,不管是将停在机库内的直升机推到停机坪,还是为直升机排故、更改飞行状态,大家都只能慢慢摸索、小心翼翼,防止发生磕碰事故。真真是“寸步难行”,视线所及全是“盲区”。
  好在每天中午温度升高后,雾气便会渐渐散去,又是个适合直升机飞行的好日子。
  哈尔滨
2022年1月30日,历经千辛万苦,AC352试飞团队的大部分成员终于在除夕前返回哈尔滨过年,和大多数哈飞人一样,他们赶上了年前的“春运”,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而同一时间,运送AC352转场的转运团队成员则还行进在路上,大年初四才终于到家。
  过去的整个农历年,他们陪着AC352 一起走南闯北,在多个城市留下奋斗的足迹,如今,他们重整行囊,又将踏上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