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党走 强航空 做尖兵 ——航空工业凌峰党建引领打造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022-03-18 

  

李渊博
  春节刚过,航空工业凌峰就迎来好消息:“产线柔性配置”被工信部认定为2021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成功跻身国家认可的智能制造典型示范之列。
  将时针拨回2017年,这一年,凌峰智能生产线的故事按下了“开始键”。
  举旗帜 趟路子
发展数智制造是凌峰党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航空工业打造“数智航空”新业态的重大决策。公司党委积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为充分做好项目前期研判,多次学习研究党中央和上级部署精神,制定了凌峰特色“点线面”数智制造行动策略。党委书记薛晋川部署、协调,对合作厂家进行多轮考察,开始了智能生产线“点”的建设。公司党委专门成立产线建设党小组,通过“党小组+技术团队”模式聚力攻坚,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
  强堡垒 攻难关
“智能产线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网红热词’,但真正落地投产需要实践和付出。”产线建设总负责人、党小组长彭清海说。“能不能顺利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当时心里很没底。”
  在针对某型产品零件的专项调试中,由于刀具加工区距离零件紧固区较远,零件出现了严重的加工形变。党小组成立了党员专项技术攻关小组,反复试验、调整进刀量、调整刀具转速、加工工序,甚至更换毛坯材料……各种方法尝试遍,都没能解决问题。
  “眼看计划投产像大山一样扑来,调试却毫无进展,我们几个心急如焚。”彭清海说。在一次他们之前忽略的工装改造讨论中,事情终于露出了曙光。攻关小组决定专门设计一套适合该零件的工装,问题才得以解决。
  亮身份 做先锋
零件加工基准等要素全部发生了变化,工艺编制也得推倒重来。此时,距离投产日只有1个多月,这对于仅有几个人的产线建设党小组来说,无异于海量工作。
  “这个产品之前是我负责的,让我来!”“壳体关键工序改进,去年我获了奖,让我来!”“我是单身青年,没有负担,让我来!”为保证产线按时投产,党员们主动请战,纷纷要求承担更多工艺编制任务。
  技术难题依然像“难关”,层出不穷。“看看日期,再看看任务清单,还有这么多工序没有完成,瞬间一脑门子汗。”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们一如既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展工作,集智攻关,攻克一个个难题。
  投产日如约而至,凌峰智能产线正式投产了!生产现场,崭新的机械手灵活地抓取毛坯件,机械臂按照软件指令再将其准确无误地送至各加工位,智能检测仪随机进行质量检测。从毛坯件到成品,零件很快成型。“这是真正的智能产线呀!太厉害了。”眼前的航空智能制造景象令众人赞叹不已。
  聚合力 显威力
某日,公司接到任务,要临时赶制一批重要备用件。此产品数量大,且要求在2个月内交付。按照原有生产速率,完成全部工序加工并交付,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公司党委决定一试,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智能产线。
  智能产线党小组决不放弃这个决胜的机会。“同志们,放手一搏吧,展现我们实力的时刻到来啦!”彭清海说。
  党小组开展“保交付、展成果”大会战,号召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一天当成两天用,仅用2周完成工艺编程。饿了,就在生产现场吃加班餐,困了,就在设备旁搭一张行军床睡一会儿。有几天任务赶得急,他们在桌子上趴几个小时,睡醒起来接着干。
  党员们开动脑力,不断尝试更优方案。进入加工环节,智能产线的优势立刻展现出来。这条智能产线实现了计划、准备、制造、检测和物流的高度集成。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数控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技术装备高度集成融合,从计划排产到零件产出,全过程实现智能柔性制造。24小时无人值守,稳定产出,且质量有保证。最终,这批产品按时交付,比传统生产模式节省时间45%以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曾接到当地政府口罩机零件生产的求助。公司党委立即安排智能产线,党小组带领党员加班加点,全力生产,按时交付6项300件抗疫设备零件,一解燃眉之急,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智能产线顺利投产至今,已平稳运行了两年多时间,党建引领,凌峰逐渐成为航空智能制造的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