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通航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2-02-11 

  

本报通讯员 戴海滨 王静
  2020年2月25日,一场内部面试在航空工业通飞总部紧张进行。来自通飞所属通航研发中心、华北公司、特飞所、浙江研究院、珠海基地等通航研制单位的20名员工,针对23部通用飞机开发,结合既往型号研制经验,陈述如何做好型号总设计师。这是通飞为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疏通技术人员发展通道,给想干事、能干事的技术骨干提供展示平台,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在公司内部开展的23部通用飞机型号总设计师招聘。2021年,通飞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突出通航特色,深入推进干部管理、薪酬激励、人才发展“三大体系”,建设通航产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通飞紧密围绕满足新时代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通航飞行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通用飞机自主创新研制,努力做“平安中国”的守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通航产业”的引领者、“主机发展”的服务者。
  建设创新平台 引进培养创新人才
围绕中央人才工作会提出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通飞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优势,重点在珠海、武汉、贵阳、西安、石家庄等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建立紧缺人才目录,完善配套机制,加大“高精尖缺”核心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型号技术攻关和预研,加快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国际顶尖航空专业人才,有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构建全方位专家管理机制,围绕型号研制需要,建立完善通航专业技术体系目录,动态选拔培养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构建完整的技术带头人梯队。
  突出通航主业 聚集通航特色人才
围绕型号研制需要,加强通航研制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竞聘、揭榜挂帅、成熟人才引进等方式,一批“80后”“85后”优秀年轻骨干走上型号总师、系统总师岗位。突出通航运营和服务产业人才特色优势,整合内部特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集约优势。积极探索通航飞行、机务、管制等特色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加强人才定制化、精准化、个性化培养,保证特色专业人才储备。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航空+飞行”项目,重点选拔型号和系统总师、副总师以及市场营销人员等举办飞行培训班,增强相关人员飞行体验,着力培养“飞行+”核心人才,更好为客户提供美好通航产品与服务。建设通航培训交流中心,链接外部社会资源,面向全行业建设开放式的通用航空中高端人才交流学习平台。
  整合通用职能 建设共享服务中心
通飞实施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所属单位规模、业务各不相同。通飞对标产业集团,整合总部和相关单位通用职能,建设共享服务中心,保障总部聚焦战略,促进各“战术单元”聚焦“打赢”,轻装上阵、灵活机动、运转高效。通过组建共享服务中心,初步实现“两缩短、两降低”目标,即缩短了任务办理周期,缩短了总部与各单位的“心理”距离;有效降低了从业人员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初步推动实现了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并为后续产业布局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单位压缩职能人员超过20%~30%,管理成本下降10%~15%。
  强化正向激励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聚焦主责主业,贯彻落实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加大工资总额支持力度,全力支持AG600重点型号研制。对研发、市场客服等新单位,搭建科研技术、市场营销、客服维修、项目管理、技能工人的员工发展通道,采用差异化的薪酬策略和激励方式,“一企一策”建立有针对性的薪酬绩效制度体系。遴选重点课题项目“揭榜挂帅”,自由组队,充分赋予项目团队技术路线决定权、人员选配考核权、经费包干使用权,充分调动项目团队积极性和创造性。倡导“无借口、不扯皮”执行文化,实行强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自由组队,跨部门、跨单位组建联合团队,签订项目责任书,公司配套机制保障,充分激发项目团队活力。积极实施股权激励、岗位分红、核心骨干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大胆尝试超额业绩分享等激励工具,努力做到应享尽享。
  通飞积极探索别具通航特色的人才成长新方法,从引进、培养、展示、管理四方面入手,四轮驱动,着力打造了一支精益求精的通用航空研发、运营和市场服务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