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考 2022-02-11 

  

王玲玲
  极地,是地球上被开发、污染最少的地方,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对于人类了解和研究地球具有重要意义。自1984年中国首次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已取得多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其中,直9直升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极地终年冰冻,气候极度恶劣,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保证安全飞行并完成各项作业任务,对直升机的性能要求很高。1999年5月,国家海洋局经过多次调研,最终决定派直9直升机随国家科考队赴北极科考,这是对直9性能的一次全面考验,也是我国国产直升机的极地“首秀”。7月1日,1架橘红色涂装的直9随“雪龙”号科考船离开上海港,远赴北极,这也成为直9征战极地的开端。
  抵达北极后,直9机组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事先预测的经纬度范围内,和科学家们一同寻找适合冰上作业、能建立观测站的大块浮冰,然后将人员和物资分批次从“雪龙”号科考船运送到浮冰上。
  在仿佛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天地间,直9以平稳的飞行将第1批人员和设备送达指定地点。可当直9机组搭载着第2批人员抵达时,却发现先前计划降落的地方已经安装好了科考设备,只能另寻其他的降落点。经过观察,机组人员发现唯一可以一试的是一个约有9度的冰坡。在冰面上,这样的坡度一般是不允许降落的,更别说它前后还各有一个1米多高的冰脊和一个面积较大的深池。
  在这样的情况下,驾驶员凭借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直9良好的操控性能,使直升机机身紧贴冰面,呈悬停状态,再进行人员上下和物资装卸。此时,直升机距离后面的深池只有两步远的距离,为保持直升机的平稳,飞行员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旋翼向前倾斜,既保证了直升机不会掉入后面的深池,也避免了桨叶撞击到前部突起的冰脊。任务完成后,随队的记者们向飞行员竖起了大拇指,直说:“牛!”
  在“雪龙”号科考船赴北极途经加拿大图克港时,那里的世纪华人行北极探险队要与科考船上的科考队员汇合,举行一个纪念活动。但因为水深不够且风雾较大,科考船无法前行,只能停泊在港外50海里处,运送人员的任务落到了直9机组的身上。
  接到任务后,机组连夜进行飞行准备。第二天,当机组人员顶着浓雾驾机飞抵对岸时,港口等待的人们激动地欢呼了起来。机组人员驾驶着直9,在“雪龙”号科考船和图克港之间穿梭了7次,每次运送12位探险队员,经过4小时48分,终于将此次活动的全部人员安全运送到科考船上,顺利完成了人员接送任务,保证了纪念活动按照预期举行。一位曾经对这种运送方案心存顾虑的俄罗斯导航专家由衷地感叹:“这样的天气,雇佣别国的飞行员是绝对不肯飞的,中国飞行员了不起,中国直升机了不起!”
  71天后,直9圆满完成科考任务后返航。在此期间,直9共飞行了67架次,飞行时间49小时52分,运送人员627人次,运送货物4500千克,出色地完成了冰海航行探路、人员货物运输及新闻航拍保障等任务,创造了中国直升机首次在极地飞行、首次在浮冰上降落、首次在北极国家领土起降等多项“中国之最”。此后的10年间,直9创造了三赴北极、六赴南极的历史,为中国的极地科考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