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冠王”的答案 ——记航空工业哈飞第九届卓越班组机加车间工艺三组 2022-02-08 

  

机加车间工艺三组

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之我要学习”集体学习活动

本报通讯员 黄海月
  伏案办公桌前运指如飞,奔赴生产现场解决问题,攻坚关键技术披星戴月……这是一支12人组成、平均年龄30岁的卓越团队,青春活跃、技术过硬、敢打肯拼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连续3年获得航空工业哈飞班组建设擂台赛“卓越班组”称号,他们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哈飞机加车间工艺三组。
  一直以来,他们秉承“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的工作理念,在高质量完成日常任务的同时持续改进,力争做到每一个零件优质交付、每一项任务高效完成。在时光中跋山涉水,用辛勤的工作换来硕果累累。想知道“三冠王”到底有什么屡战屡胜的秘笈吗?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答案。
  “我要学习”
周五下午的会议室内,组员刘春亮熟练地讲解着QC质量活动的实际应用技术,下面时不时地响起提问声。这是班组每个月的固定“节目”——“创建学习型班组之我要学习”集体学习活动。
  作为QC项目“获奖专业户”,QC小组、质量工具这些知识已经深深印在刘春亮的脑海中,但为了更好地给班组分享经验,他还特意制作了40多页的PPT,结合自己实际做过的具体项目为大家讲解,在交流分享中实现共同提高。
  他们深知不断学习对个人和团队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将学习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任务,“创建学习型班组之我要学习”集体学习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组长崔运奇结合日常管理和能力提升需要,选定课程、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每月由班组成员轮流主讲,每个人都不吝啬分享,共同在学习中夯实工艺基础知识,提升班组成员综合能力。
  除此以外,他们还坚持将集体学习、相互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根据班组普遍都是年轻人的实际情况划分学习组,总结近期工作小妙招;全面梳理机型文件清单,按重要程度由班组长带头自学,详细掌握型号文件,让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强健自己的筋骨,锤炼自己的能力,为班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永无止境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胜。工艺三组承担着12000余种零组件任务,其中关重件有860余种,占车间关重件总数的60.5%。知重负重、精益求精,创新是班组建设中不变的主题。2021年,班组完成了一件大事,智能加工单元混排加工模式正式应用,承担多种型号多种零件的加工生产,机床运行率最高可达到90%。
  让智能加工单元混排加工模式发挥作用,对班组来说要从零开始摸索。张淞、刘春亮作为排头兵,率先研究制定混排加工模式编程方案,经过多次尝试、反复测试,方案验证后进行了推广。班组齐心协力,建立了刀具库和参数库,为数控编程刀具加工参数的选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进一步减少了编程时间,提高了编程效率。
  智能加工单元的高效运转并非一蹴而就。在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创新永无止境。2021年10月,为了降低三坐标机床定位误差,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张淞开始了基于三坐标机床FANUC系统的坐标系偏转功能研究。在首次验证过程中,试加工零件实际偏转角度与理论偏转角度存在较大误差。发现问题后,张淞反查机床数据库及代码,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因为在编程中加偏转角度后,偏转角度并未覆盖原始数据库,造成坐标系角度补偿失败,产生了误差。他随即调整编程顺序,增加了测量程序参数库清零代码,成功实现了坐标系的自动偏转。他的这项创新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零件合格率提升至100%。
  他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用力,通过大型框类零件料芯再利用、技术改进降低材料定额、与数控工段班组联合开展技术提升、利用成组成族加工技术等改进创新举措提升了数控程序加工效率及产品加工质量。3年来,班组成功申请专利3项,班组成员牵头负责的QC项目《消耗油箱装配方案优化QC小组》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同时班组还在科技论文、精益改善、管理提升等方面斩获各类奖项70余项。
  班组是我们的家
刘宁办公桌上“技术明星岗”的牌子惹人注目。“质量月”期间,刘宁被班组评选为“技术明星岗”。负责1000多种零件任务,全年未出现质量问题,这是刘宁交出的答卷。说起零质量问题的工作秘诀,他侃侃而谈。刘宁注重把握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积累经验、分享经验。“把设计图纸变成零件的过程,工艺人员就是调和剂的角色。”刘宁说。对外与多家单位协调,对内与多个部门沟通,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他经常与一线操作人员交流,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每月评选“技术明星岗”是班组“家”文化建设的举措之一。根据班组成员对班组的贡献,评选出先进典型,让大家能够取众人之所长,建强班组。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他们始终将统一思想作为班组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组长坚持每季度与组员谈心谈话一次,了解组员的真实诉求和班组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做出调整。班组内一人有事大家帮忙,团结协作、关怀关爱无处不在,班组凝聚力不断增强。
  视班组如家,同心协力,精益求精,创新超越,这就是“三冠王”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