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技术创新 科研攻关助生产 ——记航空工业沈飞三级技术专家潘国华 2022-01-21 

  

刘琳
  航空工业沈飞三级技术专家潘国华,秉持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超越自我,攻坚克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航空梦。
  立足本职岗位 不断进取
2000年,潘国华大学毕业后进入沈飞公司22厂、技装中心模具单元、工艺研究所工作。她参与完成了多个型号飞机零件及工装/模具的科研生产任务以及涡扇支线飞机、Q400、大型客机等民机产品的工艺装备制造和零件加工任务。同时,她在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和参与了“某项目制造工艺改进”“镍基高温合金GH3536切削工艺参数研究”“耐高温金属蜂窝壁板制造技术”等12项公司科研课题和技术攻关。
  她参与公司外部科研项目“高档数控机床在梁框肋等典型飞机结构件制造领域的综合示范应用”,完成公司某型号钛合金梁类模锻件的生产研制任务,荣获航空工业某型号飞机首飞三等功;“基于国产材料大型整体结构件数控加工技术”获集团科技成果二等奖;“飞机典型结构件数控加工动力学仿真与切削试验研究”获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正是凭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她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积极推进先进机加技术在科研生产中的应用,提升了公司在复杂结构零件、难加工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踏实肯干 确保任务节点
在日常工作中,她把“耐得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碰到困难时积极克服,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工作做到极致。
  在参加公司某科研项目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与团队成员积极投入到前期的调研和方案制定工作中,以提高锻件加工效率、减少零件变形为目标,认真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典型特征,仔细规划并改进加工工艺方案。经过多轮的方案迭代,最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细化时间节点,确保各工序间零耽搁,提前做好前期工艺准备工作,为后续试验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零件数控加工效率,她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在粗加工时借鉴模具加工的编程策略,提高了金属去除率;通过不断迭代,优选出最佳编程方法,实现最短加工路径;通过对数控程序的仿真加工,完成了典型零件的研制,确保了课题验收节点。
  攻坚克难 勇于挑战
在反复的工艺试验摸索中,潘国华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团队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到攻克制约生产线关键技术和前沿工艺的攻关上,不断锤炼自身的技术能力。
  在“镍基高温合金GH3536切削工艺参数研究”项目中,她经常深入生产现场,采集了无数个工艺数据,进行多次切削试验和技术论证,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建立完成了GH3536切削工艺参数数据库,填补了公司新材料GH3536切削加工工艺参数的空白;在“耐高温金属蜂窝壁板制造技术”项目中,她主动承担了金属蜂窝芯的切削试验任务,解决了金属蜂窝芯数控加工刚性弱、装夹固定困难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金属蜂窝芯加工固持方法零的突破,为型号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