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蛟龙 2021-12-31 

  

本报通讯员 王玲玲
  海域被称为国家的国防门户。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在1955年就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水上飞机部队,装备的是苏联别-6水上轰炸机。19世纪60年代末,别-6日渐老化,研制出一款满足部队装备需求的水上飞机势在必行。
  1968年11月,中央军委批示由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负责组织落实我国第一代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的研制和生产工作。12月9日,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了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上报的关于研制水轰5的报告,航空工业哈飞和水上飞机研究所(现为航空工业特种所)被确定为水轰5的生产和设计单位。
  1969年4月,研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哈飞承担飞机的制造任务,按照进度要求,要在1970年年底前制造出2架样机,用于静力试验和试飞。
  当时,在生产水轰5起落架零部件时,由于采用的是高强度的合金材料,按照规定要预热到300摄氏度才能焊接,而以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大家集思广益,尝试各种办法解决。一名工人受到加温管的启发,做了一个简便的插头卡在车床上,然后一面把加温管通到部件内部进行加热,一面在外面用喷灯烧,再进行焊接,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在飞机研制生产过程中,哈飞人还想出了很多类似的办法,不但有效解决了难题,也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
  1976年4月3日,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水轰5下水,高速滑行后腾空而起。23分钟后,随着飞机平稳落地,试飞场上,传来人们激动的欢呼声:“我们有自己的水上飞机了!”
  首飞后,哈飞开始启动第二阶段4架机的研制工作,但因进度和经费等问题,水轰5 一度面临夭折。最终,在多方努力下,1984年5月,水轰5进入改进设计和科研试飞阶段。
  为圆满完成放飞,大家昼夜兼程、不辞辛劳。7月的荆门,地面最高温度可达50多摄氏度,机舱温度更是达到60多摄氏度。机务人员长时间在闷热难耐的机舱内进行系统检查排故、通电调试,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最终,科研试飞任务提前3个月完成,还同时完成了试用飞机的调整试飞和交付试飞工作,无故障飞行合格率达到100%。
  1985年,4架试用机由海军验收后接收。1986年4月至10月,陆续转场到山东青岛服役。从此,水轰5 开始翱翔在祖国的碧海蓝天,由于出勤率高,未曾发生事故,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1987年,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哈飞在13天内将水轰5改装为国内首架森林灭火机,10秒内可汲水8.3吨。在1989年青岛黄岛油库火灾中,水轰5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在海上军事合练中,水轰5接受了国家检阅。
  水轰5的研制生产,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五个突破:第一次自行研制45吨重量级飞机,第一次自行研制四发涡桨双垂尾气动布局飞机,第一次研制可以带空舰导弹的轰炸机,第一次自行研制可以携带自导鱼雷的反潜巡逻机,第一次自行研制大长宽比船身式水上飞机。此外,水轰5还采用了国内外大量先进技术,整体壁板、钛合金加工等新工艺都是哈飞首次接触,极大地促进了哈飞的技术革新。
  从海上侦察到警戒巡逻,从海洋监测到森林灭火,多年来,水轰5 一直担负着保卫祖国海疆的神圣使命,也展示着它大航程、超低空、全天候、大载荷的性能优势。虽然因多种原因最终未能实现批产,但它将中国通往水上反潜轰炸机的天堑变为通途,它是起点,却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