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 人人出彩 ——航空工业电源产业工人争做新时代“大国工匠” 2021-12-28 

  

陈冠琪

储鸿民

石磊鑫

黄婉珍
  在航空工业电源,有这样一批产业工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不断创新,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和精神追求。
  刻苦钻研 坚守岗位练技能
“找陈冠琪!”在机械加工遇到困难时,因为他点子多、方法多、经验足、爱琢磨,是大家公认的“问题处理专家”。在敏锐捕捉铣工向数控化方向发展后,陈冠琪开始对数控知识强化学习,成为电源公司第一批数控铣工。工作之余,他总是尝试着做一些小东西来锻炼自己对构型和精度的掌控,钻研出了利用机床性能和刀具几何角度进行优化调整高速加工,并摸索出数控加工低燃点镁合金的高效切削参数。
  最近,由他主持的《一种可变径盘铣刀刀柄工具及使用方法》成功获批专利,解决了大型横梁、导轨、箱体类零件在加工中所需刀具直径多样性问题,节约了在小批量加工时专用刀具订制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充分利用现有普通低价刀具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参加工作20多年来,陈冠琪始终坚守生产一线。由他参与自主研发的操作规范及操作方法,有8项获得国家专利,形成61项创新成果。从“只是想用个更好的加工台”到如今成为电源公司数控加工技术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说:“我毕生的心愿就是用工匠精神把手中的产品做好做精,让我们的航空产品始终质量过硬、效能领先。”
  牢记使命 投身一线讲奉献
储鸿民是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铣工专业出身的他被分配从事钳工工作。
  有一次,某盒体组件、托架等产品,相关装配零件绝大部分是钣金弯形件且形状复杂。为了保证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的互换性,每个零件公差要求非常严,在没有任何现成弯形模具的条件下,储鸿民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团队一起设计制造了10多套简单实用的冲裁、弯形工具。“小工具”在产品的保质保量及时交付上大显身手。他说:“钳工的探索,三尺钳工台,精确毫厘间,不断创新没有尽头。”
  随着多型号、多品种的航空电源产品市场开发的提速,新产品的研制周期越来越短,精度要求却越来越高。面对机箱尺寸最薄壁厚为2毫米、最厚为4毫米的挑战,储鸿民带队攻坚,积极协同工艺和工序人员认真分析零件结构,制定出初步加工工序。在每道工序加工中密切关注、积极协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了生产任务。每次面对生产任务,他总是回答“能完成”,他永远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鼓励创造 提质赋能夯基础
石磊鑫是电源公司新一代产业工人中表现突出的代表之一,是近几年公司派出参加各项技能大赛最年轻的选手。1996年出生的他,在大学时就已经拿到了高级工的职称。他说“随着国家对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发展的支持,做一名工人依然有奔头。”
  陈冠琪和储鸿民在谈到培养徒弟时不约而同地谈到“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现在和我20年前参加工作时对工人的要求不一样了。”陈冠琪说,“以前我们追求的是某一个技能点的专和精,现在更多的是要求工人对加工全流程的掌控,是对技能、知识、见识和态度的‘全方位’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智能制造的新知识、新技术。”
  依托陈冠琪创新工作室、储鸿民创新工作室,电源公司定期开展技能、技术交流,从解决具体问题到工作经验分享,从具体知识学习到思想意识教育,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工人队伍,打开了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篇章。
  近年来,电源公司陆续推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文件,通过技能大赛、劳动竞赛、三一俱乐部等形式搭建工人锤炼技能、创新创造的舞台。劳动创造幸福,干事成就伟业,新时代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