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答案就在“现场” ——记航空工业成飞每周一星获得者任德祖 2021-11-23 

  

杨著
  他的桌上一直放着一本书,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翻开内页,他记了一条很明显的笔记:一切的答案,就在现场!
  任德祖,201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怀揣着对航空报国的理想追求,成为了一名数字化制造中心/数控加工厂工艺员;短短2年,从青涩的大学生到某型机前机身精整加工团队负责人,他以坚韧执着的追求,书写了自己青春靓丽的答案。
  把攻坚克难写在现场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干’就说不行、可怕的是缺少敢于碰‘硬’的勇气和毅力”,这句话是任德祖笔记本上记着的。某项装配技术作为某型机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及数控加工重点攻关项目,项目团队面临该型飞机中机身、前机身的精整加工以及大型框、梁等关键重要零件的工艺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为此数字化制造中心/数控加工厂成立了专项攻坚团队。任德祖作为某型飞机前机身精整加工团队负责人,只要一有空他准会在现场钻研技术,以至于食堂送加班饭的师傅每次都能准确地认出取盒饭的“小任”。在大部件加工技术的攻关过程中,任德祖所在的团队提出了基于已加工机表精孔的基准设置方案,保证了设计、装配、加工、对合基准的有效传递;为了节省桥式机床热漂移在制孔环节引入的热平衡时间,提出分蒙皮进行“钻—镗—铰”方案,将整个制孔周期缩短了40%。
  把行军床带进现场
这一张本应该属于办公室的行军床,却出现在了数字化制造中心/数控加工厂机加厂房,这俨然成为任德祖的标配。厂房外的雨声和机械加工的声音早已融成了和谐的旋律,厂房顶部的照明灯似乎在不断地提醒此时已是深夜。面对首次加工的未知挑战,任德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现场的技术问题,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加工状态。他带领项目团队针对技术问题,提出多项技术解决方案,而方案的提出就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技术难题显露出来,而对他和整个团队来说,最紧迫的难题还有步步紧逼的周期节点。为了争取时间,他把行军床带到了现场,废寝忘食地在厂房全心奋力工作。机床旁的行军床、加班饭绘就了他的日常,而奋斗就会有答案!某项目前机身精整加工周期较计划足足提前5天完成。他表现出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自己的青春热情、奉献精神点燃专项工作团队的激情,而那一张行军床就是见证,见证了精整加工专项工作的“行”与“果”。
  把细致刻画在现场
“我希望我的昨天在发现现场问题,我的今天在解决现场问题,我的明天在回顾现场问题。”这是任德祖便利贴上的一句话。任德祖解决问题似乎也有诀窍,而这个诀窍就是把“细心、耐心、决心”落到行动上。在师傅们眼里他是一个工作任务中严谨细致、踏实肯干的小伙子,师傅说,当初为了提升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任德祖深入细致研究加工方式及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与效率的影响,不断将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精整加工效率。在高质量完成精整加工工作的同时,任德祖十分注重细节与技术积累。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在项目前期技术状态梳理中提出了30余项结构优化举措并逐一落实,用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有力地推进了现场精整加工专项工作落地实施,并先后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每周一星”等荣誉。
  干一行,爱一行,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党员的优秀品格,在不断诠释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