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布局职业教育的4个关键看点 2021-11-05 

  

蒙少华 王佳畅
  伴随中办、国办近期出台新规“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主流舆论对央国企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抱有更高期许。
  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央国企布局职业教育优势得天独厚
  随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凸显,国家层面职业教育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央国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一事,在多份文件中被提及。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将企业办学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未来网也发布报道指出,国企体量大、信用水准高,国企混改完成后释放的资源、政府关系、企业信用将成为巨大的市场红利。国企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业务版块协同发展,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央国企进军职教舆论期待成为产教融合的关键力量
  从舆论反馈来看,国有企业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更易获得认可。据高职发展智库统计,目前全国由国有企业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共74所,其中19所进入“双高”推荐名单。随着国家政策倾斜,央国企在职业教育赛道上的布局更加主动,也涌现出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优秀样本。人民网报道介绍,水发人力(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二级全资国有企业)作为山东国企首次参与公办高职院校——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整建制混改,至今年9月份,可持有学院70%的产权。业内普遍认为,水发人力创新了公办高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机制,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办职业院校整建制混改趟出路子。
  央国企已经被视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力量。如,今年6月,教育部、河南省政府联合发文,在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在豫央企和省属国企率先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认定了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等多家央国企。
  国资国企破除职教学历歧视浙江、河北提供政策参考
当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渠道窄”“工资低就业环境差”的偏见依旧存在。在扭转偏见方面,近期,各地相继颁布政策,对央国企助力职业人才教育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如,浙江省印发《国资国企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浙江将充分发挥国企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用好省属企业职业教育资源,助推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河北印发《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指出,清理对职业教育人才的歧视性政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导向,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技能人才提档升级央国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智能化时代产业转型需要新的、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能否及时响应这些新需求,也成为重要挑战。中智集团发布的《2020年智能制造技术与技能人才发展与激励调研报告》显示,从企业2020年对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技能人员的招聘需求来看:企业整体对高级/资深/专家技术人员的招聘需求增长最多,对初级技工人员的需求偏低。此外,企业对技能工人的招聘需求大于普通工人,反映了智能制造转型趋势下企业对于员工技能提升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央国企立足自身行业背景与资源禀赋,为职校提供最前沿的培养方案、最新的市场资讯与技能实践窗口,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将成为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如,央广网报道介绍,中国移动研发XR职教云平台,目前已经承载汽车动力检修、超市技能培训、石油行业安全考核、飞机机务培训等23类64种职业模拟培训场景。综合来看,央国企在参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工作中,积极为当地产业注入新活力,推进当地技能人才能力提升,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摘编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