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工科女 ——记导弹院第六届“青年创新奖”个人一等奖获奖者贺晓华 2021-10-26 

  

杨加一 晏勇
  贺晓华,大众长相、中等身高。再多接触一些,你会发现这姑娘是一个矛盾体,生活中单纯、真诚,但工作中却是个倔强、较真儿的“完美主义”者。
  理想·机缘
2015年,贺晓华博士毕业,本可以留在北上广深继续发展,可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航空人。
  入职之初,贺晓华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选择专业室。由于是力学专业出身,她认为自己应该去搞结构、搞强度,但当时的所领导却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她是否愿意接受一个全新的挑战——加入航空工业导弹院预先研究的队伍。预先研究专业室在总体所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团队,十几名人员承担着全院大部分预研课题,要有大胆创新的勇气,又要有小心求证的硬气。
  在刚来预研室的那段时间,贺晓华总有那么一点担心,“感觉自己没有存在感,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但贺晓华心想只要做好手头上的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总会有所收获。也许正是这份谦虚勤勉、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成为她之后迅速成长的法宝。
  成长·担当
作为预研创新工作的主要承接单位,预研室勇挑重任,积极对接上级机关需求。2016年的一天,来自当时预研室主任陈辛的一通电话,使她成为某项目的团队核心成员,也为她开启了成长路上的一道门。该项目技术领域新、手段基础弱、论证难度大,立项申报的历程十分艰辛。作为团队中唯一一名女将,贺晓华勇挑重任,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都十分匮乏的条件下,项目研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每次谈到这个项目,贺晓华第一句话总是“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她与团队成员大胆创新,搭建实验平台,联合高校、外部公司积极开展工作。在验收会上,专家组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认可。形成的研究成果已在多项预研课题中得以应用,搭建的平台成为了后续项目进行顶层需求分析的必备工具。
  通过这个项目,贺晓华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在随后的工作中,她在承担的其他预研项目中持续推进体系论证方法的应用,为型号立项提供了重要支撑,受到总师系统的好评。
  突破·蜕变
2020年的一天,贺晓华临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在一周内对以往和在研型号的研制历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限制产品研制周期的潜在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也许在别人眼里看似是一份报告,对她而言却成了不小的“负担”。
  多个型号的各阶段研制历程以及工程更改、试验开展和技术攻关情况等,海量数据需要分析总结,工作量巨大,再加上长期从事预研工作的她缺乏型号研制经验,给分析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那段时间她连续性加班到半夜;工作时她总是眉头紧锁,找不准原因、理不清思路,但她在调整好心态后,主动向型号线人员取经,最终她按时完成了该项任务。数据分析条理清晰、潜在原因剖析深刻、建议合理可行,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获得领导的高度认可。蜕变后的她,更亮眼了。
  工作6年时间,贺晓华已从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成长为预研工作的青年骨干。她始终还是那句话:“我只是尽我所能做好了该做的事,我只是尽可能更认真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