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指针 ——读《幸福的勇气》有感 2021-10-22 

  

党建锋
  著名华裔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曾经提到,自己有一次孤身一人旅行,结果在乘坐自动扶梯时不小心摔倒受伤,附近值班人员把他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护士尽心尽力对他进行治疗,直到康复出院。段先生感慨道,这些人对他这么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竟然如此关心、照顾,这可以说是源于人类共同体高效协同、互助帮扶的一种文化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住院就医、上学就业、婚恋成家等,都离不开他人的协同帮助,离不开整个社会的高效协作。日本著名的阿德勒心理学研究专家岸见一郎先生在《幸福的勇气》一书中建议,在社会体系中生存发展的我们,要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条。
  自我接纳是幸福生活的坚固基石。只有尽可能客观充分地认识、了解自己,并做到充分接纳、欣赏自己,我们内心才能少冲突内耗、少焦虑不安、少痛苦绝望,并在此基础上敞开心扉勇敢接纳及信任他人。
  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所看到的外部世界都带有自我心理投射的浓重色彩。如果充分认识并理解自己是一个复杂矛盾综合体,各种优点特长及缺点问题并存于一身,只能全然关照、觉察并接纳自己这个客观存在。推己及人,我们亦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外部他人的矛盾复杂纠葛本质,并勇敢尝试接纳、信赖他人,而非抱着非黑即白、完美主义、苛责他人的心态来与人交往;别人如有一点点道德瑕疵或我们看不惯的问题缺点,都“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就像我们内心对自己苛责羞辱、彻底否定一样。如此一来肯定不利于构建相互信任、和谐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
  在充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基础上,更要强调他者贡献,意即我们要立足自身职责使命、人生责任担当,兢兢业业、勤奋敬业地为他人及社会持续做出“生产性价值贡献”。如果我们能够持续产出有益于他人及社会的他者贡献(生产性价值贡献),比如产出性价比优良的产品,为他人提供教育、医疗、衣食住行服务等,或创作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等,那么就更能切身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愉悦感、自尊自信感,从而更有利于认可、接纳自己,亦利于更加接纳、喜欢他人及社会。因为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投入心血的事物感兴趣的心理本能,我们越是对他人及社会持续贡献价值、投入心血,也就越会发自内心地对他人及社会充满兴趣热爱。
  在持续产出他者贡献过程中,亦要清醒觉察自我产出生产性价值贡献的心态问题。在产出、贡献价值过程中,我们是抱着讨好、屈从他人、环境组织及外部标准的自卑心态,还是抱着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之上的高傲姿态,抑或是抱着互助协作、奉献感恩、平等尊重自我及他人的平和心态?只有坚持后者,才能助力我们持之以恒又个性十足地做出独属于我们个性色彩的、非常独特丰饶的生产性价值贡献,从而助推社会繁荣发展进步。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本源。”社会不缺少个性平庸无聊的流水线罐头产品,而缺少的是个性十足、拥有独特魅力的生产性价值贡献。
  当然持续产出“生产性价值贡献(他者贡献)”并非存在的唯一正确方式。当年富力强、血气方刚时,持续产出生产性价值贡献无可厚非,但对于因年龄或身体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们,无法再有效产出生产性价值贡献,但并不因此就剥夺了“存在性价值”。说到底每个人无论是否产出他者贡献,人本身的存在性价值始终是不可能被剥夺的。也就是说,人的存在本身,就像花草树木、就像蓝天白云一样是有着根本不容否认的存在性价值。在此基础上,行有余力,立足自身能力及个性持续产出有益于他人社会、有助于世道人心的“他者贡献”,那当然就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了。
  总之,作为每位社会个体来说,要客观充分接纳自我、同时做到他者信赖并持续产出他者贡献,大概率过上幸福生活。
  一方面接纳、信赖自己,力所能及地为他人及社会做出自身独特价值贡献;另一方面接纳、信赖他人,敞开心扉勇于接受他人的指导、帮助与提携。由此,就会更加融入社会有机体,与整个社群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奉献共繁荣,进而获得丰沛的成就感、自尊自信感、归属感与幸福安心感等人生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