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在中国科技网发表署名文章 勇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先锋 2021-10-2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科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是航天强国建设和国防武器装备建设的主力军。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加强原始创新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上,抢抓历史机遇和先机,实现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及高科技产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及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更有力话语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前,航天科工“十四五”综合规划纲要已正式发布。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入实施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质量制胜战略、人才强企战略、数字航天战略为内容的“1+4”战略。
  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路原则
航天科工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抢占未来技术的制高点,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技术,确保始终成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秉承航天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及管理方法,汇聚人才、能力、资源、制度等各类创新要素,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不断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
  坚持基础支撑。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必然选择。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应用牵引,聚焦航天科工主责主业和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提出“卡脖子”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突破应用基础研究瓶颈,从源头捕捉和识别新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具有引领性的应用基础技术、前沿性技术,丰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供给。
  坚持核心在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当前装备与技术发展中最紧急的问题,聚焦影响航天科工主责主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可控,牢牢掌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
  坚持机制创新。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优化航天科工创新驱动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队伍,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
  坚持开放协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大力协同是中国航天精神的内核和事业发展的保障。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强强联合、利益共享,发挥好各自优势,强化航天科工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创新,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创新生态赋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明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航天科工必须切实强化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找准着力点,持之以恒抓工作落实、抓能力提升,重点做到“六个下功夫”。
  着力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下功夫。航天科工要坚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要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坚定扛起强军首责,重点瞄准集团公司航天防务基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完成好重大项目任务的论证、实施和攻关,大力推进装备自主可控,进一步巩固集团公司在航天防务装备产业、未来战略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着力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作用上下功夫。集团公司作为科技领军企业,要积极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发挥好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创建集团公司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孵化体系。要切实解决关键领域链路中存在的断点、堵点和梗阻,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有力推进创新集群发展。
  着力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上下功夫。集团公司要致力于成为国家基础研究体系的生力军、国防安全领域前沿创新主力军,紧紧围绕解决制约主责主业创新发展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持续用劲发力,大力提升原创技术“策源地”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原创技术开放创新高地。要瞄准打造武器装备产业链“链长”,大力提升先进装备体系化、智能化、实战化水平;打造信创设备产业链“链长”,形成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自主可控能力;打造行业高端工业基础件产业链“链长”,为产业基础高级化提供强劲支撑。各单位要坚持从自身实际及优势出发,深入研究如何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要建立完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机制,为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头阵、当先锋,走在前、作表率。
  着力在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支撑能力上下功夫。集团公司要深入实施数字航天战略,实现研发模式、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建立高可信、智能化、保障网络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要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实施集团公司工艺振兴工程、航天防务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航天工艺新体系,构建全面支撑集团公司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新型标准体系,深化先进计量检测能力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着力在培育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上下功夫。集团公司要坚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集聚国内外优秀的科技自立自强高端人才;建立领军人才遴选、推树、培养一体化推进机制,聚焦“高精尖缺”领域,着力培养高水平战略科技领军人才;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领域,组建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锤炼人才的“磨刀石”。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坚持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力建设一支科学素养优良、技术功底深厚、工作作风过硬、结构规模优化的创新人才队伍。
  着力在涵养科技自立自强生态上下功夫。集团公司要加大内部协同创新力度,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加强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间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实现强强联合。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航天精神,培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识、营造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环境。
  (本文摘编自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