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行 2021-09-17 

  

侯大年
  最近,一部航空大剧《逐梦蓝天》热播,因工作忙碌,没能看直播,只能每天睡前拿起手机观看。这是第一部反映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历程的电视剧,而我看此剧,却另有一份感触。我与父亲两代人均是航空人,航空工业历经风雨70年,我们父子俩在这个大家庭中总共服务了68年。
  逐梦蓝天第一集,西工大的大学生赵德良、徐梦学成后去安东机场做保障,从这时起,追剧成为我睡前的“必修课”。为什么?因为从这一刻开始,我感到我不是在看电视,而是在找寻父亲走过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前,父亲读过书,毕业证是高小,相当于小学六年级,现在看来几乎是文盲,而建国初期这已经是文化人。1950年左右,父亲去县里赶集,恰逢国家建设,正在招工,“有文化”的父亲顺利通过,并分到航空技校,学习一年后到航空工业哈飞实习。而此时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去安东(今丹东)机场以及大连机场修飞机。父亲告诉过我,他的师傅是两航起义的大工匠,这可能就是某个“郑大锤”。这些事情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闲聊时告诉我的。他说,在那期间,他有好些非常值得纪念的事。父亲身形瘦小,所以负责安装飞机的操纵系统,他们主修的是苏制杜-2轰炸机,这种飞机航速慢,所以操纵系统由好多钢丝绳连接,战斗损坏和正常维护需要钻到飞机肚子里工作。有一天,满身油污的他刚冒出头,眼前一个人吓了他一跳,彭老总。那时经常有首长去那里,但因为信息不发达,只能从穿着看身份,呢料军装就是大官,而彭老总经常上报纸,所以大家都认识。可以想象,一个毛头小子,见到这么大的首长,是多么难得!多么激动!现在想想,父亲还是激动得不行。
  修飞机时,有些战机战损非常严重,但为了不影响作战。他们这些“年轻工匠”也是大胆而聪明。有一架战机机翼尖被打烂了。做,做不了。换,没有现成的。怎么办?父亲说他们几个围到一块,有了一个在我看来有点“疯狂”的做法:他们将飞机机翼坏的部分锯掉,然后将一架报废飞机的翼尖也锯掉(估计除了锯掉,没有其他方法将机翼拿下来)。然后该焊就焊、该接就接。用这种粗暴的方法让飞机重新上天。
  父亲还讲述过两件趣事:一是他们从安东转场不是坐车,而是坐飞机。有时候早上在安东,下午就要到大连,部队安排了一架安-2飞机作为通勤用。父亲讲完后,儿时没坐过飞机的我特别羡慕;还有一件事是当时将粮食都支援前线了,他们的粮食也不能敞开供应,一天司务长苦着脸对大家说:“今天粮食实在不够了,只能给大家吃海参了。”父亲说,大连这地方粮食不怎么多,但是海鲜却是多得很,尤其是海参。我问他海参啥味道,父亲轻描淡写地回答道:“有点像肥肉,没肥肉香。”
  1956年,父亲,就像“郑大锤”一样,来到大西北,来到刚刚建成的庆安。他告诉我,庆安的第一件军品是操纵杆,第一件民品是手扶拖拉机。随着剧情的发展,随着剧中人渐渐老去,在他们手中一件件“国之重器”诞生,歼5、歼6、轰6、歼轰7等,使我们有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祖国蓝天的武器。然而,与“老秦”“郑大锤”们一样,父亲也老了。1988年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航空人,同剧中的“占鹏”“国强”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航二代”。
  建国70多年来,崇尚和平的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和平,可世界从来没有安宁过一天。作为航空人,造国防利器,为祖国蓝天的安宁我们责无旁贷,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