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有这样一个团队 ——记航空工业起落架汉中中心液压附件车三班 2021-09-14 

  

梁红丽
  日前,航空工业起落架汉中精益制造中心液压附件车间车三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这意味着经过几年的努力,团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前,面对设备瓶颈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的挑战,车三班迎难而上,紧密围绕公司科研重点问题展开技术攻关,鼓励班组成员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加工技术的改进与革新,解决生产加工实际问题,提高零件加工效率,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在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中,大家独辟蹊径,用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改进了车床尾座机构,解决了长径比大于1:50的细长杆件加工难题;设计了用于加工细长薄壁零件的深孔沟槽的新型刀具;自制加工了测量细口径异形零件内腔尺寸的气压式可伸缩测量头……
  提起这个团队,就不得不提及领头人肖彬。他曾获得航空工业某型机研制三等功、“敬业好员工”称号等多项荣誉,在别人眼里,肖彬天生就是吃技术这碗饭的,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其实,除了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不服输的这股劲儿也是多有裨益。他常说:“遇到困难不要怕,只要有解决困难的决心!”在一次次实战淬炼中,他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练就了一身本领。面临压力和挑战,他沉着应对;研制缺少刀、量、夹具,他就自制工装,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一次研制过程中,有两项零件外形复杂、尺寸精度高、加工周期长,严重制约了交付进度。面对这一难题,他主动与其他成员探讨沟通,一起优化数控加工程序和定位、装夹方式并固化下来,大大加快了工序进度。
  工作中,肖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全年无一例批超差、批报废质量事故发生,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达100%。同时,他还要求班组其他成员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工艺纪律,认真消化加工工艺规范,熟练掌握各种操作规程,记熟设备操作注意事项。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他总是积极应对,及时进行质量分析,交流实践经验,深挖根源直至问题归零,此种模式有效预防了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在此基础上,班组成立了攻关突击队,专门解决长期制约生产交付中的质量问题,出炉了《提高游星齿轮座阶梯斜孔加工合格率》等多个QC项目。
  车三班始终以生产交付为导向,立足企业实际,发展骨干加入,通过组建、组织专业攻关队伍,致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团队人员专长,集中攻关课题,解决了一系列制约生产交付的瓶颈难题。同时,班组深入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发挥“磁场效应”,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生产骨干和中坚力量,形成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过硬的技能化专业人才。其中,刘伟在2014年公司第一届技能比赛荣获数控车一等奖;2016年公司第三届技能比赛中袁小兵、王义博分别荣获数控车一等奖;2017年、2020年袁小兵皆获得“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班组自2016年起设立了“即时奖励申报”制度,从机制上激发团队活力,攻关成果、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效降低了车间各项生产成本。近几年,车三班累计开展微创新活动22次,参与管理改善活动13次,参与QC质量提升活动9次,参与技术攻关活动3次。依托公司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对车削技术的改进与革新,班组在解决细长轴类、异性结构件、薄壁件、曲轴类车削等实际加工难题时,提高了零件加工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车三班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先进班组”称号,同时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几年来,这个团队发挥合力,以“工匠精神”为牵引,大力推行技能专家高效课堂。通过改良加工方法,建立更加专业优良的工装,使加工更简单、工序更简练。随着主机厂对各型号机型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保证生产交付需求,车三班积极响应车间整体策划,试点先行,2020年初逐步完成了“某型号螺栓精益单元”建设工作,通过对单元内产品工艺流程优化、数控车半自动化改造、消除各环节等待时间等方式提高零件加工效率,至2020年底单元内全部产品达到生产交付需求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