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青春 逐梦智能 ——记“陕西好青年”荣誉称号获得者、航空工业自控所王维嘉 2021-09-10 

  

白阳 齐泉林
  他为航空工业赢得了荣誉!在第九届“陕西好青年”推选活动中,航空工业自控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专业首席科学家王维嘉从全省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创新创业好青年”称号。
  王维嘉,自控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专业首席科学家,某自主控制系统项目主管。提起他,小伙伴们都说他是一个和谐的“矛盾体”:同事眼中的“首席”,自我调侃的“计算机屠夫”;既散发着学者的优雅,又兼备工程师的严谨;既是工作岗位上的“拼命三郎”,又是业余团建中的“节奏大哥”。
  打开脑洞,探究新路
走进自控所创新中心大楼三层,一个特殊的工位格外吸睛:工作台上,一台嵌入式计算机在持续运转;桌面上,一张自制的可擦写白板上众多脑洞大开的符号让人摸不着头脑;显示器边,三、两架纸折的歼击机,仿佛随时准备起飞,来一场精彩的格斗空战……
  像自己的工位一样,有着博士名号的王维嘉是一位“新潮”百分百的科研工作者。2015年,某款无人机飞管系统进入紧张的定型试飞阶段,协调单铺天盖地地从外场发来。面对海量的测试用例和紧张的更改计划,王维嘉巧妙地结合自己博士期间的课题经历,针对该型飞管系统的软件架构、更改条目和测试需求,利用擅长的脚本语言搭建起一套面向系统功能集成验证的自动测试系统,让系统验证工作驶入了“自动化”高速公路,使原来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下午才能完成的测试,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小时左右就轻松搞定,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综合测试效率,有力地保障了这款无人机飞管系统的顺利定型。
  充满激情,格外勤奋
虽然博士期间主攻的就是计算机专业,王维嘉却丝毫不满足于在自己擅长的软件世界里挥斥方遒。跨越现实障碍、让智能算法在真实机载系统中得到应用,是他走进航空工业、走进自控所后树立的一个重要目标。2018年,在某型自主系统试飞验证中,王维嘉带领团队的小伙伴们驻扎外场,利用固定翼缩比飞机、小型飞控计算机、小型机载传感器、遥控遥测系统,独立自主地完成了首次试飞验证。提起那次试飞,小伙伴们七嘴八舌——
  40摄氏度的天气下,王维嘉单枪匹马站在烈日下抬头观察,配合地面播报观察飞行状态;
  遇上雷暴天气,他一准会把原本就不大的帐下空间让给其他同事和飞机、设备;
  场内开发的日子,每到夜深人静,大伙眼皮打架、难以支撑的时候,王维嘉总是说:“再等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再休息。”看到“首席”都这么拼,其他“席”们立马满血复活。“在我内心,八小时以内没有什么比工作还重要,更何况我还做了承诺。”面对领导、同事的认可,王维嘉回答得十分坦诚。
  技术过硬,团队奋战
王维嘉的加入给“传统”的飞控系统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从针对重点型号试验环境提出的高效集成测试工具,到综合智能算法的通用机动飞行控制框架,王维嘉利用强大的专业背景和雄厚的知识基础,逐步实现了机器学习与飞行控制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传统飞控和人工智能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王维嘉幽默地说:“我就像是个‘计算机屠夫’,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我与计算机之间的‘深仇大恨’——我就见不得计算机闲着,就喜欢让计算机满负荷运转。”
  王维嘉还勇于在其他领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他主管的某项目,需要模型辨识、飞行控制、任务决策、计算集群等多专业交叉互联、综合集成。为确保项目迅速推进与高质量交付,王维嘉不断冲出自己业务背景的舒适区,通过调研国内相关供应商、跟踪国际最新学术成果、多方联系领域专家、深入走访一线部队等方式,补齐在各个方向上的短板,形成了一支包含兄弟单位、一流高校和一线用户在内的跨地域联合开发团队,为项目的最终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生活,风趣幽默;面对工作,一丝不苟、勇于创新。过硬的技术本领,强烈的团队责任心,积极的奋斗状态,绝佳的时代契机,在王维嘉身上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助力他和人工智能团队一起践行自己心中的“创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