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总装,奋斗者的速度与激情 2021-09-07 

  

李志鹏王萍康潮海李超

张晓茜

郑毅

本报通讯员 李想
  
  速度,是所有高效能组织追求的永恒主题。在速度的背后,是科学的管理、组织的协同、质量的稳定和全员的付出。中航西飞多种型号研制生产齐头并进,确定了要实现“连续生产、均衡交付”的目标,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要确保年度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为“十四五”开好局,就必须不断挑战极限、精益求精。
  在中航西飞总装厂某机总装生产线上,干部员工提速率、保交付激情火热。

拼搏的极限在哪?
  在某机结构系统安装单元,单元长李志鹏会自信地告诉你——挑战交付速度,极限永无止境。
  他的自信,在一场“遭遇战”中得到了验证。
  6月28日,李志鹏接到通知——由于任务调整,某机总装交付周期提前。经过总装厂再三评估,某机在结构系统安装单元的周期必须缩短到常规状态不足一半的时间。这个消息让李志鹏挠破了头皮。当天下午,他将任务指令传达给单元骨干,员工们沉默了。
  不可能!这可能是普通人心中的第一反应。但李志鹏和他的同事们明白,结构系统安装单元是某机总装生产线的第一道关,如果单元的工作节点失守,那么对于下游工作的影响将是巨大的,甚至将直接影响某机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李志鹏鼓励大家:“必须要为后续站位的工作赢得时间,我们没有退路,今天就要集思广益,工序节点倒排清楚,把每个步骤方案做明白。”
  由于铰孔等工序需要长时间强体力作业,有人提出向其他单元或外单位求援,但大家经过考虑还是决定立足单元自身解决问题。“未来,我们的生产节拍还需要提升,要借人,一次可以,但将来怎么办?这场‘遭遇战’就是最好的练兵机会!”
  李志鹏看向大家:“同志们,还有没有问题?”
  “干!干就完了!”——现场响起响亮的回答。
  李志鹏在回忆当天晚上的情况时,仍然心潮澎湃。他说,当时在岗的31名同事,全都坚持在现场。在接飞机到站位的那一刻,他看着同事们紧张忙碌的身影,想到2017年结构系统安装单元建立之初的时刻,觉得这些年的奋斗和努力都没有白费。“这就是精益单元应该有的样子,这就是大家共同建设精益单元的初心。”
  下午5时30分,单元长李志鹏接到厂里可以开展下一阶段工序的通知,早已完成各种准备工作的19名操作人员立即上机开始某部件铰孔工作,科学使用轮换倒班的方法做到连续作战,于6月29日早晨8时,铰孔工作结束,仅用原来1 / 3的时间完成了所有工作。通过精细组织,后续一系列工序也高质量一气呵成。7月1日上午10时,大部件安装、测量及铰孔工作按计划如期进行,通过各系统操作人员的紧密配合,持续协同作战,最终在7月5日完成飞机转站,为某机研制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的力量在哪?
  在总装厂干部员工眼里,某机试验交付单元单元长康潮海是一个执行力强、办法多、行动快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关键就是团队思想要统一,大家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好办法都来自集体的力量。”
  8月20日,试验交付单元同时接到三架机发动机换装任务,同样的时间节点,不同的工作地点,让这个任务的“难度系数提高三倍以上。”“能在指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吗?”面对厂领导关切的话语,康潮海答道:“没问题,我们来想办法!”
  回到单元,康潮海迅速组织团队安排这项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单一专业多项任务并行,对大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紧接着,康潮海话锋一转,“好在我们早有准备!”
  原来,随着产能提升,试验交付单元从2019年起就启动了“一专多能”人才的储备计划。在这其中,发动机专业是重中之重。单元制定专项规划,在年轻骨干人员里重点培养发动机及相关专业能力,并加速培训验证和岗位锻炼。通过一系列交付和保障任务,逐步形成了发动机专业“先发队员”和“预备队”的梯次结构。分属三地的工作任务,就分别由一名“先发队员”带队,带领有操作资质的“预备队”队员进行同步工作。
  这种临场变阵,使试验交付单元在没有扩大人员规模的前提下,做到过去难以想象的能力“倍增”。这种潜力的挖掘,不仅是管理的智慧,更蕴含着团队文化和操作人员理念的转变。
  动力燃油专业的李超对此特别有感触,他说:“在过去,很多人的思维是一个岗位一项技能,各扫门前雪。但现在,我们同在一个单元,是一个整体,大家必须紧密协同。我们必须掌握跨专业的多种技能,才能在各项挑战面前游刃有余。”
  在操作现场,李超提示大家:“不返工,就能正常完成任务!而且还是提前完成!关键是,一次就要做好。”
  在李超等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三支“突击小组”认真预判风险,提前做好工序的路演,确保了任务的圆满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员工的休息也得到
  了充分保证。
  对此,康潮海有着这样的认识:“团队思想的改变,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来。一线的操作人员就害怕无效等待。这就要求单元层面必须主动起来,
  对产品配套信息提前预警,做好准备、细化组织,保证好一线人员的休
  息和生活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员全都做到了‘个顶个、顶呱呱’,
  用行动引领职工、凝聚职工,让我们的单元真正具有打赢硬仗的战
  斗力。”
  在采访结束时,康潮海感慨道:“你心里装着工人,工人心里就装着责任。”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我为群众办实事”
  专项工作中,各单元一对一询问大家在生活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得到反馈最多的还是“工具更新”“配套信息要更
  及时”等工作方面的问题。提速率、保交付,就是中
  航西飞总装厂干部员工共同的渴望和追求。

创新的潜能在哪?
  创新的潜能在哪?面对这个问题,某机系统安装试验单元副单元长王萍,斩钉截铁地指出——“系统功能集成检测”。
  在王萍看来,将数字化、信息化深度融入系统安装试验的各环节,是确保工作效能、交付速率、质量安全工作水平提升的关键一环。
  在过去,由于型号全机测试项目众多、机体结构复杂,功能试验项目横跨四大专业共计数百项,且风险工序占比大,难以并行开展其他安装试验工作,站位工作往往容易成为交付瓶颈。
  有鉴于此,总装厂在保证飞机生产节点的同时要保障人员、飞机的安全,所有风险工序严格按要求召开风险准备会,由总装厂值班领导在场确认风险识别到位、准备工作做好方可进行;功能试验合理安排串并行工序,保证机上工作最大化,同时对于班组成员采用轮班作业,保证飞机工作不停歇,人员得到合理休息。而如何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系统安装试验的效率?王萍和同事们可谓是绞尽脑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想这个问题。”
  在管理组织、人员素养等方面都已经做到位的情况下,要有质的提升,只有创新、必须创新!
  经过认真分析研判,系统安装试验单元选定了主攻防线:系统功能检查通过分立式设备手工检测,测试效率低、测试质量无法全流程追溯的痛点。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记录手段,为了保证飞机产品质量,一个测试项目至少需要完成2次,关键项目需要完成3次,期间对相关资源的协调等待也对产能提升造成直接影响。
  等待就是浪费!由王萍牵头,总装厂技术室工艺人员和系统安装试验单元“80后”全力参与,启动了系统功能集成检测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系统功能集成检测课题研究,采用声光电等信号自动采集分析、总线信号集中采集、设备集成等方式对机上测试数据集中管控,通过数字化测试程序自动执行,最终生成具有过程数据的测试报告并通过两网互联自动上传至MES系统,同时探索数字化在线交检模式,项目实施后可提升测试效率60%以上,同时实现测试质量的全流程可追溯。检验人员和用户代表可随时通过系统进行监测,并可以实时回放关键项目的数据和过程资料。
  “名为研究,其实是边干边学,边学边用。”王萍告诉小编,“目前已经有部分功能上线试运行,仅其中一个项目就能缩短1天的工作时间。这已经是实打实的进步!但面对数百个试验检测项目,我们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只要一个一个地去优化流程路线,并拓展固化到集成检测系统里,哪怕一个项目只节省半个小时,积少成多,我们一定能够迎来质的飞跃。”
  在系统安装试验单元的工作现场,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创新的潜能正在奔涌着、积聚着。毫无疑问,当由信息化迈向自动化、智能化后,速率和质量的提升将更加可靠,进而深刻改变大多数人的工作模式。

使命的边界在哪?
  2017年入职的郑毅,已经开始挑起大梁、大展拳脚。用同事们的评价就是——已经能够对飞机整体状态进行把控和安排。
  科研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也促使总装厂年轻的工艺人员队伍迅速成长。在大家心目中,工艺室里优秀的年轻人像谷雨后的麦苗,正在一茬茬快速成长。
  在厂领导的着力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下,郑毅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能力和素养的逐渐成熟;从一开始负责液压起落架专业工作,到现在开始负责某机技术牵头工作。作为一名工艺员,郑毅日常要组织进行工艺准备,设计方案对接,生产计划安排以及与各配套单位的对接工作。在快速进步的背后,这个年轻人的努力和付出可想而知。
  谈及如何面对这么多工作的动力时,郑毅腼腆地挠着头发:“就是责任感。在单位,有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支持,我就有一种‘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的干劲儿。我的思路就是从细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
  在这支工艺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某机主线流程已基本规划完毕,部分工序优化已经完成。后续的提速工作更多着眼于工艺方法的优化、工装设备的改进等方面。例如,他们提出的某项工具改进,将1人3天的工作缩短为1人1天;改进某设备并增加离线检测功能,将原本需要1小时的试验工作缩短为10分钟。
  可喜的变化也同样出现在电气专业。针对某飞机电缆铺设难题,工艺员张晓茜本着一切为了飞机产品质量的目标,认真了解用户需求,主动与设计单位对接,在研制设计出图阶段就赴对方单位深度参与、协同设计。她发挥现场优势,逐根测量所有电缆,逐个对比机体部件,逐个优化设计方案。从而大大优化了某机电缆设计精准度,经装配验证,问题条数下降95%,为某机平稳交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过程中,小编为这个乐于、敢于将职责延伸到上下游的年轻人所折服。使命的边界在哪?他们已经用行动给出了回答——一切为了交付,一切为了用户,奋斗永无止境。

 (李玉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