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心 航空情 圆梦路 ---航空工业规划总院建立70周年光影 2021-07-30 

  


  1951年8月1日,航空工业规划总院(以下简称“规划总院”)伴随着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创建而建立。七秩芳华,规划总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与新中国航空工业同成长、共辉煌。
  追寻记忆的痕迹,这些穿越时空的光影正用斑驳的碎片,带我们一窥规划人始终如一的报国心、坚定不移的航空情、砥砺奋进的圆梦路。回首来路,心中留存的,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于是,岁月流转中,山河星月都做了贺礼。
  (王晓旭 苏有朋
初心铭刻(1951-1976年)
  规划总院在抗美援朝的炮火中诞生,执笔绘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能力建设的新蓝图。从学习中成长,在历练中提高,我们经历了艰苦奋斗又满怀希望的漫长时光,逐步成长为支撑祖国航空事业建设的坚强力量。如歌的岁月构筑起一个值得托付的品牌,和一支星光闪耀的传承力量。蓦然回首,“航空报国”四个字早已铭刻在每个规划人的内心深处。
建立之初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此起步。同年8月1日,为配合苏联设计专家组开展六大航空修理厂的建设工作,航空工业局设计处(规划总院前身)在北京成立,航空工业局副局长陈平同志兼任设计处处长,不久又任命马公仆为副处长。
  如歌三线
为了改善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布局,1964年,设计院响应国家“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80%以上的设计师离开家乡,前往三线建设现场开展设计工作。在民房、旧庙或工棚里住宿办公,他们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三线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设计处组织系统表。

哈飞厂(航空工业哈飞前身)39号厂房建筑专业设计图纸。

设计人员在贵州平坝设计现场吃午饭的场景。

  设计人员使用的拐杖,上刻有“万水千山只等闲”诗句及赴黔、贵等地参与三线建设的时间。

同心烙刻(1977-1999年)
  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注定了我们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传承技术实力、整合优势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规划总院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无论是国防科技工业,还是国民经济建设,我们都以同样的心力,烙下航空人的印辙。
  手绘年代
在计算机绘图广泛普及前的漫长时光里,手绘是设计人员出图的共同方式。在白纸上先绘制底稿,描成硫酸图后覆盖在专用晒图纸上,通过氨法晒图工艺晒成蓝图,再装订成册。绘制、刮图、书写工整的仿宋字、用缝纫机匝图边等那个年代专属的仪式感,都成了设计师们的必备技能。
  技术创新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试验能力,提高设计水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规划总院先后改建办公楼地下室、原职工食堂和几间办公室为试验室,后又陆续新建了一些试验厂房,共成立了电气、给排水、暖通、动力、试验设备、机械设备和土建等7个专业试验室,并陆续购置了试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了在院内进行试验的基本条件。

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室。

绘图工具。

  “负压逆流再生阳离子交换技术”获首届全国发明博览会纪念章。

土建实验室消能支撑实验。

匠心雕刻(2000-2021年)
  在成长的道路上,规划总院经历了很多次大考,每一次都关乎祖国天空上的又一种可能。在一次次迎接挑战、拥抱胜利的岁月里,一种对信念的默契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变化的是设计技法,不变的是走笔雕琢的匠人之心。纸笔勾勒、堡垒巍峨,我们以汗水为墨,规划浩瀚山河,绘出属于时代的新篇章。
      转型升级
  2007年12月8日,规划总院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国内首家获得建设部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新闻发布会,意味着规划总院可以承接涵盖21个行业的建设工程设计任务。2009年,中航院、中航建、勘察院、长沙院整合重组,形成了今天的规划总院,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圆梦文化
在筑梦路上,蕴藏着规划总院独特的文脉。以“规划梦想,共创辉煌”为使命,规划总院形成了别具特色的“1410”圆梦文化体系。作为文化的践行者,走心地穿珠成线,每一位规划人都是行走的品牌,于无形中倍增品牌价值。  学习成长
根据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一行赴苏联谈判通过的《中苏航空工业技术协定草案》约定,由苏联派驻20名工厂设计专家到中国进行设计。设计人员怀着饱满的热情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边学边干,慢慢成长起来,逐步实现了独立自主设计。由于设计处人员数量迅速增加,办公地址几经变更,设计处也更名为二机部四院,成为品牌性称谓“四院”。
       稳步发展
  20余年间,设计院逐步发展壮大,全院职工数量从1951年的97人增加到1976年1470人,当年独立完成超过24万平方米的施工图设计任务。在这期间,设计院完成了以当时国内最大跨度厂房——陕飞厂(航空工业陕飞前身)1号飞机装配厂房为代表的标志性项目,能力建设助力航空工业稳步成长和全国布局,同时光荣地完成了毛主席纪念堂洁净恒温系统的设计,获得了国务院的表彰。  
      多元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满神州,规划总院率先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奠定了今天在勘察设计行业优势地位的基础。以1979年7月1日实行企业化收费试点为契机,勇敢地向市场经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蓬勃发展
踏着时代的脉搏高歌猛进,规划总院各项业务蓬勃发展。先后完成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高精度火箭橇滑轨、斯贝发动机试车台等重大航空试验设施,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圆满完成各项型号设计任务,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干部队伍后备军。  

        企业担当
血脉里的红色基因,注定了规划总院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建院开始,航空人骨子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们倾注心力,展现一个国家队的使命担当。
  跨越发展
经历70年风雨,规划总院不辱使命,新中国航空工业科研制造体系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接受未来的检阅。作为勘察设计行业“排头兵”,规划总院紧跟智能化国家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能力建设专业化集成能力,奠定了建设航空强国的坚实基础。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规划总院将始终保持无坚不摧的信心、坚持不懈的毅力、决战决胜的姿态,在新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2007年获批全国首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新闻发布会。

党委书记带领党员干部职工重温入党誓词。

设计人员与苏联专家科马洛夫研究工作。

东交民巷36号设计处办公旧址(现北京警察博物馆)。

陕飞厂1号厂房72米跨钢屋架计算书。

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赠予设计院的锦旗。

设计院实行合同制和企业化取费试点的通知。

高空模拟试车台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设计人员在某型号项目中荣获部一等功。

公司技术专家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现场商讨修复方案。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