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021-07-30 

  

邱唯
  “带我去山沟看看吧!很久都没有回去了,心里挺想念的!”说这话的人是我的妈妈——航空工业航宇退休职工罗美珍,她出生于1951年3月。妈妈不仅是一位老三线工作者,更是一位与航空工业同龄的航空人。妈妈口中的山沟是位于湖北襄阳泥嘴鲁家冲的研究所旧址,妈妈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二十个年头,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航空救生事业。故地重游时,妈妈摸着山沟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看着熟悉的厂房、办公楼、生活区……不禁感慨万千,她边回忆着往日工作生活的一幕幕景象,边为我们讲起了一个个过去的故事。
  “三线人”的精神与情怀
听妈妈说,三线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根据当时紧张的国际形势,中央实施三线建设战略,相当多的三线企业依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布局方针,建在偏僻的深山之中。1968年,研究所在建立之初,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所有的基础建设都是后来逐步建立起来的,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大批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发扬“艰苦创业”“敢打敢拼”的“三线精神”,在山沟里建起了我国专门从事航空救生装备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的唯一科研院所,火箭弹射座椅则是研究所的核心军用产品。1976年,妈妈随爸爸从国营庆文机械厂调入研究所,与这里的三线人一起投入到建设航空防护救生事业的洪流中,他们在这一干就是二十年。这个隐藏在深山的三线单位,三面环山,厂房、生活区都是依山而建,只有一条狭长的小路跟外界相连。山沟好似一个小社会,厂房、家属楼、商店、银行、医院、学校一应俱全,大家在广播号中上下班、在灯光球场打比赛……山沟里的文化生活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扎根深山越久,感情自然越深厚。
  难忘的七天大会战
谈及以往的工作经历,妈妈连连感慨,当年的“好人好马”,几乎全都怀着为祖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激情与热情。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厂房、办公楼,一次次忘我地赶任务、保节点,无不彰显出一名三线人为建设航空事业艰苦奋斗的信心与决心、责任与担当。
  1984年3月,为配合主机完成飞机交付任务,妈妈所在的军品车间接到了赶制某型滑车的紧急任务。任务就是命令,更是使命。在那7天里,车间夜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车间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团结一致,大干快上,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妈妈是名工具保管员,库房里的工具、量具多达上百种,一个车刀、钻头都有好几个型号,一个螺钉、垫圈都有好几个规格。由于任务紧急,到库房借用工具的人员也多了起来。库房的货架足足高了妈妈一个头,大干那几天,妈妈经常搬着梯子在库房里爬上爬下地拿工具、登记、发放……忙得不可开交。她时刻告诫自己:借工具的人越多,工作越要仔细,只要还有一个工人在加班,都要守好“阵地”,做好服务。加班期间,食堂经常送来热腾腾的加班夜宵——饺子,虽然那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饺子,但妈妈说那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因为她品味的不只是饺子的味道,还有那份浓浓的三线情怀。经过7昼夜的奋战,车间终于按时保质赶制出1台滑车,与此同时,主机厂用9天时间装出前机身,
  一并送往试验场。经过6天的奋战,研究所顺利完成了某型飞机火箭弹射座椅的全部试验任务。用9天装出前机身,用7天赶制滑车,用6天完成全部试验任务,这种精神被航空工业部誉为“976精神”。
  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
  听妈妈说,研究所在建立之初还没有自己的滑轨试验场,在正式的滑轨试验场建立之前,火箭滑车试验是租用河南兰考县的兰坝支线铁路进行的。每次试验站的职工去做试验都要坐上一天一夜的车,有时试验任务紧急,中途都没有休息。当时的试验场除了一条三级铁路线外,什么配套设施也没有,条件非常简陋和艰苦。没有办公室,大家就在招待所或旅馆里开会和工作;没有包伞间,大家就在地上铺上雨布包伞;没有自来水洗胶片,大家就到附近的池塘里洗胶片;由于生活饮用水中的盐碱成份太高,每次进场都有不少人因水土不服、肠胃不适而生病,但大家总是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完成试验,有的职工虽然在住院,但一打完点滴,就立马赶到现场做试验。虽然条件艰苦,任务紧急,但三线人正是凭着这种因陋就简、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
  对于过去的经历,妈妈有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但是对于火箭橇滑轨试验场选址、勘察,破土动工、投入使用等重大建设节点,她却记忆犹新。
  1999年,妈妈在退休前夕在单位的组织下赴襄北火箭橇滑轨试验场观看了一次座椅弹射试验,运载着弹射座椅在滑轨上飞驰的滑车;喷着火舌腾空而起的弹射座椅……壮观的场面,让她兴奋不已。
  而今,妈妈早已搬离了山沟,研究所也几经变迁,由固定一址演变到多址多域组合的所域形式,并于2003年11月整合进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即今天的航空工业航宇)。航宇公司是我国唯一从事航空防护救生/空降空投装备研制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其研制的航空防护救生装备除装备我国空、海军部队外,已出口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领域也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向服务“陆、海、空、天”的跨越。
  妈妈他们这代三线人身上磨砺出的坚韧与执着,显示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将激励鼓舞着更多的航空人去从事更艰巨、更伟大的航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