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距离 最真的祝福 ——记距离建党百年庆典最近的航空人 2021-07-06 

  

由“80后”挂帅的保障团队。临时党支部支委。保障团队经常凌晨出征。保障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

保障团队与歼20 一起为党祝福。


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罗荣怀到保障现场为“党员先锋”颁奖。

航空工业成都所党委书记张剑龙为“党员之星”颁奖。

当战机飞过天安门,保障团队激动得热烈鼓掌。

保障团队在现场聆听党课。

常庆星 丁子南 周游 彭文晶
  这是一场百年一次的征程。这是一群距离百年庆典最近的航空人。
  厂所联合宣传先锋队与他们同吃同住,见证了他们的点点滴滴……
  7月1日,15架歼20和10架歼10表演机在万众瞩目中飞过天安门,向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致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
  在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天安门上空的时候,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一群人也在跟大家一起,仰望着同一个方向,但他们的眼神里除了向往,还带着一丝丝的紧张。
  他们是这群战鹰的守护者,是这场庆典的参与者,虽未亲临,但却托战鹰送去最赤诚的祝福。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
  三线作战“80后”带队出征
  这是一支全部由“80后”带队的队伍。
  李杨、张文瀚两个“80后”的小伙子,和同伴们一起担起这次专项保障任务的重担。作为厂所军联合保障团队驻现场的主要负责人,他们和同事深知百年礼敬责任之重。
  5月初,作为先遣部队,他们便和邓嗣斌、袁永虎、卢坚、何勃、解海涛等人率先出发,为大部队的到来提前准备,两天后大部队全面集结,一支由几十家单位组成的百人联合保障团队正式出征。
  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位战场老兵,他就是参加过几十次专项保障任务的李涛,他还有一个许多人不知道的身份,那就是李杨的师父。对于这次保障,久经沙场的他出发前单独找到李杨说:“这次任务很特别,准备时间短,飞机数量多,压力非常大,不仅要面对不小于以往的保障压力,还有疫情防控,你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综合管理,一开始便是“三线作战”,让这群第一次挑大梁的“80后”小伙子们每天都是马不停蹄。“每日体温检测、每天点对点通勤、每餐固定餐位、每天最小化活动接触……”在李杨的笔记本上一条条清晰地记录着他们为防控疫情采取的超常措施,“我每天休息时都要把笔记本放在枕头边,以便随时把自己想到但没做到的记录下来,我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疏漏。”他把疫情防控精准到了团队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为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工厂走向战场”,在保障团队日常工作的办公室里有着这样的一条标语。对于李杨、张文瀚,乃至每一个保障人员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战场。从工厂走向战场,变的是什么?是精气神、是战斗力,是维护保养零故障、应急处置零差错。“这是百年一遇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知重负重。”这是他俩经常跟大家说的一句话。面对一次性这么多不同机型的飞机保障,每天要第一时间协调和满足用户的各种维护需求,每天要严格做好疫情的防控,每天还要处理好所有保障人员衣食住行的各种需求,“机库不关门我们不休息,大家不休息我们不休息”,这些“小家长们”在保障的这些日子里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每天让他们最开心的还是看着飞机平安归来。“我们必须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让战鹰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我们就是用户的底气,我们必须给用户信心。”这是这群“80后”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保障人员内心的坚守。
  当被问起第一次挑大梁,内心慌不慌时,李杨坦言还是有点慌的,但此时的脸上写满的是无比的自信从容和对圆满完成这次任务的坚定。这份自信来自于这支团队,来自于我们的飞机,也来自于师父的坚定支持,连一向要求甚高的李涛都很骄傲地说:“这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他现在已不是一个新兵,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兵。”
临时党支部联合保障团队的主心骨
  哪里有战场,哪里就有党旗飘扬。进入现场,厂所军联合保障团队第一时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成都所张文瀚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成飞邓嗣斌、王国红,黎明高恩宇,成都所周游等担任支部委员。
  6月9日,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罗荣怀带队到保障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为“服务保障先锋”和“党员先锋”颁奖,勉励大家再接再厉,确保专项任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指导下,临时党支部“党员之星”“党员先锋”等评选活动在保障现场蓬勃开展起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树典型、振士气。
  工作之余,临时党支部还积极组织保障团队开展微党课集中学习,并精心打造“党史文化墙”、党员活动室、图书角、“党员心声板”“党员之星表彰展板”等,凝聚现场数十家保障单位形成保障合力,以优良作风树立工业部门形象,以实际行动诠释保障初心和使命,扎实做好装备保障工作。
  工作间隙,临时党支部根据现场客观条件,优势整合积极创新,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现场版“百家讲坛”活动,搭建专业技术交流平台,让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思维碰撞,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尤其鼓励大家针对棘手的故障开展多专业现场研讨,将“培训课堂”外延至保障现场,更好地促成现场保障工作的开展。“百家讲坛”活动在现场陆续开展,大家积极发问,热烈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尤其是外场多发故障及排故思路等,这样的知识共享平台让每个人都获益匪浅,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知晓诸多男同事面临无处理发的实际困难后,在临时党支部的积极协调下,航空工业长风的姜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现场提供了60余人次理发服务,实实在在地贯彻执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号召。
  在巨大的保障工作压力下,考虑到团队成员的身心健康,临时党支部向保障团队发布了《关于临时党支部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的策划》,采购了运动器械,并对宿舍篮球场进行了修整,以“劳逸结合促保障,奋力拼搏迎庆典”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篮球赛、台球赛、乒乓球赛、棋王争霸赛等多种文体活动,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军民同乐,增进友谊。端午期间,临时党支部以“保障一家亲,共迎端午节”为主题,组织保障团队成员共同观看欧洲杯比赛。
  在保障的最后时刻,临时党支部还组织开展了“我与重点型号同框”和“我与党旗同框”活动,联合保障团队全体成员与15架参阅飞机,以及巨幅党旗在机场跑道上合影。这是一次无声的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全体保障人员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讲授专题党课、评选党员之星、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了党支部,他们就有了主心骨,心中有了方向,奋斗有了力量。
  战场攻坚全员齐护战鹰上蓝天
  百年礼敬,对于每一个参与保障的他们都是无上荣光,但同样也意味着责任之重。
  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保障团队便走访部队,提前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方案和各种突发场景下的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成都所技术专家支持团队、成飞公司资源保障团队和厂所军外场联合服务保障团队三支队伍,依靠信息化平台内外联动、协同保障,一切只为保障战鹰那一天列阵长空,为党祝福,向党致敬。
  6月18日,傍晚8时,天气显得格外闷沉。距离晚饭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距飞机最后一次编队飞过天安门预演还剩10小时。
  然而此时的7号机库,仍有三十几人在忙碌着,“这可怎么办,没时间了!”他们已经为一个飞机故障发愁了近4个小时。这是一个极少发生的故障,他们上次遇到都是3年前的事了。
  “涛哥,这个故障我们上次排除花了3天的时间”,现场一个保障人员的一句话让大家变得更加焦躁。
  “没得商量,必须保证明天的飞行,明天的飞行就是我们的命令。”作为现场保障的技术专家李涛思考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李杨立刻组织现场的工艺、设计人员成立党员先锋攻关小组展开攻坚。经过大家的论证,最终决定更换零件首先保证明天的飞行。
  这场攻坚瞬间由外场变成了内外联动,备件与拆件同步进行。工程技术部代政勤第一时间确认零件图号,科研生产部陈薛飞迅速协调内场零件……
  此时的成都,内场值班室里接到任务的他们瞬间忙碌起来,1小时配齐零件,30分钟确定航班,“发件”这一切都是这么的迅速。
  然而这一刻的外场,情况依然焦灼。但是如何安全高效地把受损零件拆除,他们还是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几经讨论,部装三厂的高级技师陈麟鸿换上鞋套手持铆枪再次爬上飞机。“动了,动了!”大家瞬间变得激动起来,这是这几个小时以来大家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了。
  “咔”,几十分钟后,伴随着清脆的响声,大家的掌声也响了起来。
  回忆那晚的情景,客户服务部副部长权盛昌平静地说:“我们给用户的承诺必须完成,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其实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这仅仅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
  6月23日,又是一个凌晨4时30分,天还没有亮,现场已是灯火通明。在服务保障的这将近两个月里,每一次飞行,他们都要在这个时间整装候命,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早出晚归。听着一架架战机在轰鸣声中起飞,他们每次都是激动万分,紧张万分。
  上午8时左右,天空中的云层突然变得越来越厚,大家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不一会儿大雨不期而至,比最初的预报整整提前了1个多小时。然而此时飞机都还没有回来。雨越下越大,还伴随着时不时的电闪雷鸣。房间里大家开始有点坐不住了。有的站在门口向外张望,有的甚至冒雨冲到了室外,一直望着飞机归来的方向,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轰……终于大家听到了战机由远及近的轰鸣声,一道道剑影刺破云层平安着陆,大家悬着的心终于也跟着战机一起落地。
  这同样是保障工作日中的寻常一天,按照当天飞行计划,现场专家团队于凌晨4时25分进场进行飞行前准备,在顺利完成当天两批飞行任务并结束所有排故工作后,已是下午5时,但大家心里还挂着一个事——晚上6时30分要与用户交流典型及多发故障预防及检查方案,并讨论主起前舱门锁更换事宜。面对千头万绪的现场保障工作和紧张的保障形势,已经连续作战13小时,连午休时间都在马不停蹄进行飞参数据分析的团队成员们顾不得劳累,大家见缝插针地“刨”了几口饭菜,准时参加晚上的全员交流讨论会,“保障好才是最要紧的,解决现场问题永远排第一,其他的问题就自己克服吧。”专家团队成员周游说。
  待全部问题交流完成,已是深夜,伴着夜空中的点点星辰,专家团队的成员们拖着连轴转了18小时的疲惫身体返回驻地。路上,大家三三两两地聊着工作,终于从一直紧绷的状态中松弛下来,“真是难忘的一天啊!”不知谁喊了一声,笑声顿时四下响起,随着夏夜的晚风飘荡开来……笑声里,是不言而喻的默契,是朝夕相处的情谊,更是感同身受的理解。
  在保障的日子在里,他们就是这个样子,每天为飞机喜,为飞机忧,看着飞机起飞,等着飞机落地。飞机累计飞行了几十个场次,他们就担心牵挂了几十次,默默守护了几十次。
  这是早已熔铸到他们骨子里的航空梦、蓝天情。
  保障团队中的保障团队
这是一支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团队,但大家能否有战斗力得靠他们,大家能否安心守护战鹰也得靠他们,他们就是这支保障团队的保障团队。
  “最开始宿舍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硬板床、一个写字桌。”为更好地防控疫情,保证团队的健康和安全,5月底,厂所军联合保障团队进驻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
  由于入住营区属计划外事项,联合保障团队每个成员的衣、食、住、行均存在诸多困难需要尽快克服。营区内为工业部门提供的住宿条件极为艰苦,无独立卫生间和洗浴间,无任何床上用品,留给大家的只有冰冷的床板和狭小的房间,不能网购、不能随意进出营区、出营区需层层审批、活动区域受限……为不影响外场保障任务,临时党支部迅速采取措施,为全体保障成员统一采购了床上用品等,统一定制了工作服,并派遣专人统筹物资采购需求,与营区内超市取得沟通,通过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满足大家的物资采购需求。
  孙岚和丁萍这两个来自客户服务部的姐妹那段时间真的有点忙。
  “只有一天的搬家时间,当时的宿舍可以说是要啥啥没有。”为了最小化与外界接触,她俩开始东奔西跑为大家各种买买买。终于搬进来了,卫生也得搞起来,她俩又是一顿操作,买洁具、排值日、大扫除,这才让大家的生活走上正轨。在部队的这些日子里,这俩姐妹俨然成了大家的后勤大总管。
  “铃……”早上5时,主厨俞昌杉和唐成渝的闹钟准时响起,他们开始了新一天的战斗。这支近百人的联合保障团队来自天南海北,为了保障大家的饮食,团队特地从公司请来了川味大厨。这支4人小分队不仅要承担近百人的伙食,还要解决大家众口难调的问题,他们也是天天在“抠脑壳”。
  从早上5时到晚上8时,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大家工作时他们在备菜,大家吃饭时他们在为大家分菜,大家吃完了,他们又开始为下一顿备菜……大家都说他们才是最有战斗力的小分队。
  在这里除了这支厨师小分队外,还有一支技艺娴熟的驾驶员团队,平均年龄56岁,平均驾龄35年。
  “这次保障任务重大,我们是部门经过筛选才派出来的。”车队队长陈建宏语气里满是自豪。接航班、接急件、接送现场保障人员,几乎每时每刻他们不是在接送的路上,就是在上下车的路上。
  外场保障需要司机随令而动,生活不规律是他们最大的规律,“我明年就要退休,这次保障任务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周勇是这支小分队里最资深的司机。无论是凌晨进场还是熬夜排故,无论是早出还是晚归,守候大家的一直都是这支队伍。他们虽然年龄渐老,但他们守护战鹰的心却是同大家一样永远年轻。
  7月1日,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凌晨3时,大家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吃完寓意“圆满”的汤圆后,备战待命,开启了他们在这里的最后一次出征。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刻,航空工业成飞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敏带领大家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让这段征程始终澎湃着信仰的力量。
  7时58分,战鹰带着40多万航空人对党的表白和永远跟党走的决心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
  这一刻,坐在屏幕前的他们,虽然无法亲临现场,但大家的掌声却是最热烈的,眼睛里的泪光也是最晶莹的。
  这一刻,所有的奋斗,值得!所有的坚守,圆满!
  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向默默在背后为战鹰护航的你们致敬!
  逐梦新征程,航空人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