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深耕不畏难 砥砺前行谱新篇 2021-06-11 

  

苟欣蔓
  梁小春,航空工业洪都机械加工厂车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1995年7月毕业后进入洪都公司机械加工厂第八车间从事普通车工工作,从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30余年技术产业工人的生涯,并在这条路上一路探索。
  坚守信念 勤学苦练
“既然是一名工人,就要当一名优秀的工人,优秀的工人做出来的零件质量必须是一流的。”梁小春总是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进厂时,梁小春操作普通车床,主要加工K8、强5等成熟机型零件,他在岗位上勤学苦练,凭着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过硬的加工技术,在分厂众多车床操作工里脱颖而出。在工作中他独创“五步决”工作方法:一是看,看零件、看设备、看现场、看师傅、看同事对待同一个零件的不同加工方法;二是思,拿到零件,首先要认真消化思考图纸,根据工艺图纸的要求、加工方法,选用合理的刀具,并注意加工过程中的细节;三是问,问自己,问师傅,问同事;四是干,亲自摸索,亲手实践;五是总结,总结个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所见所闻的典型加工案例,才能在现实中,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改进和提高。
  凭借着自己总结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的加工经验,梁小春积极创新创效,参与了洪都公司多个重要零件的研制加工任务和精益改善项目,不断地挑战自己,也在寻找更加精益的加工方式,以便更好地提高零件加工效率、保证加工质量。
  创新创效 善思谋变
梁小春主动参与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工作,与工艺编程人员交流数控加工技巧,在特殊材料加工、刀具选用、参数匹配等细节上与工艺技术人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参与的《某机型摇臂组件焊后精加工工艺攻关》被评为洪都公司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促使机械加工厂整体数控车床加工能力获得快速提升。
  2020年,洪都公司某项目“前后立轴”批量大,数量多,一直是生产任务的交付瓶颈。梁小春积极投入到分厂组织的“三创”技术攻关队伍,解决了车工的技术难点,加工效率提升了80%,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为分厂的保质保量交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此项目获洪都公司机械加工厂“三创”项目一等奖。
  为解决分厂组合夹具加工精度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梁小春一方面查阅车工工艺学、工装夹具设计原理的书籍,一方面了解零件的装配技术要求,会同工艺技术人员,根据零件加工特点和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自制车工夹具,解决了多项技术、质量难题。其自制设备“平板类车削工装夹具”“薄壁带锥度车工夹具”“前接头衬套车工夹具”均获得机械加工厂“三创”项目二等奖。仅工装夹具费用就节约1万多元,加工效率及质量提升带来的经济价值更是以数十倍计。
  模范带头 党员先上
2020年,分厂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多型号、多批次的零件高度交叉,疫情又导致停工停产。车工人员少,任务重。按往年正常生产节奏,根本无法完成生产交付任务。要突破困局,“精良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他作为机械加工厂车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日常加班成了家常便饭。面对零件堆积如山,他心急如焚。他担心的不是任务重,也不是工作累,而是形势紧迫。为此,他不知疲倦、不分昼夜地工作,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也要为下道工序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有人问他,为什么在做事的时候不计较得失?他回答说:“作为一名班组长,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自然不该避重就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集体的利益在前,个人得失在后,这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更多的大道理我不会说,我想,在我的岗位上就是应该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
  零件交给梁小春,就是两个字“放心”。他脚踏实地行走在追梦的路上,用奔忙的身影,在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里,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