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行情逻辑 理性投资 2021-06-04 

  

中航证券 崔婕妤
  进入6月,上半年即将结束,有些投资者心里惴惴不安——有的看到市场持续走高的“诱惑”,有的投资者被“五穷六绝七翻身”的传说困扰。是不是真的会有“六绝七翻身”?股市会在每逢5月开始下跌,6月更会大跌,7月却会“起死回生”吗?
  这种说法,最初是根据外国的“Sell in May”翻译而来。原因是当时的银行家商人在夏天的时候会因为天气炎热而放假,在那个没有电脑和网络的年代,离开了交易所,就不会进行交易。
  看看A股的数据。根据1991年至2020年期间的历史数据统计,过去30年间,上证指数5、6、7月涨幅为正的次数依次为15、16、16次。基本是涨跌参半,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强势或弱势现象。
  5月尽管总下跌15次,其中10次跌幅超过5%,但除1993年之外跌幅均未超过10%,且下跌多出现在2011年以前。其中比较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初大盘下探2440.91的低点之后,于4月中旬反弹至3279点,随后于5月初再次跌破3000点,出现了2012年以来唯一一次超过5%的大跌。
  6月共下跌14次,有11次跌幅超过5%,其中有5次跌幅超过9%。7月总下跌14次,有7次跌幅超过5%,除2011年、2012年及2015年外,下跌均出现在2006年之前。而且近五年均为上涨,30年间出现了8次幅度超过4%的上涨。
  我们认为,“五穷六绝七翻身”是“伪经验”。最近5年,多为5月提前调整,6月、7月连续上涨。
  股价,长期看是围绕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波动,短期看是情绪和资金面的因素影响,或许业绩真空期叠加政策淡季才是真正的主因。
  通常在每年年初,市场资金相对充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政策亮点较多,且处于经济数据的空窗期,叠加春节期间投资情绪较高,往往会走出一波春季躁动行情。
  随着4月底之前各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年报和一季报,宏观经济数据也明朗起来,市场开始进行“业绩验证”,机构进行调仓换股。
  于是,在5月和6月的业绩空窗期,业绩增速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上市公司股票,才能持续上涨;年报及一季报数据不及预期的个股,则会震荡筑顶;同时,在春季躁动行情中获利的主力资金,会进行利润锁定,腾出资金以便根据年报业绩重新寻找新热点。
  因此,在机构忙着调仓、调研、换股的5月,有时A股会相对弱势。由于半年度银行进行业务结算,流动性紧张,6月调整幅度会进一步加大。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前后,中报预告也陆续披露,再次进入业绩预热阶段。所以7月常被视为转机点,资金开始新一轮布局。
  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任何时候,业绩为王都是投资的基础逻辑。根据自己的财富管理规划,用闲置资金投资盈利持续增长的上市公司,尤其是股息率高的优质公司,并严格执行投资策略,那么短期无论涨跌都不会干扰自己的投资情绪。
  因此,在了解行情逻辑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股票和基金仓位,以仓位管理应对行情的变化,或许更适合多数投资者。
  提示:理性看待市场,文中所含信息不构成对任何具体证券买入、卖出或持有的投资建议。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对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不做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